Page 116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1 捷運路網規劃實務
P. 116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 五 ) 成本經濟性,須符合營運收支平衡評估指標。

                 ( 六 ) 擴充彈性。
            四、政策面考量

                 系統型式的評估須考量國家相關政策,如交通部 108 年訂頒「輕軌系統採購作業指引」,
            考量輕軌更具因地制宜特性,並可滿足國內都會區多數運輸走廊需求,以輕軌為我國軌道產

            業發展重點。雖非強制規定,惟規劃報告書應說明採用或不採用輕軌系統的理由,尤其,規
            劃路線之運量密度屬輕軌範圍者,不採用輕軌系統更應加強說明理由。



            第三節 系統技術方案之確定


                 捷運系統投資龐大,而系統技術型式之選擇更直接影響建造成本、營運方式及後續營運
            維修成本。同時,系統技術之選擇亦非單純技術層面可決定,尚須考量整體運輸政策、地區

            發展、經濟層面等因素,因此,系統技術選擇之考量因素應分兩個層面,一為政策面,包括
            捷運路線之歸類是否有扶植與獎勵相關系統技術(電聯車、導軌、號誌)產業等策略發展計
            畫,簡化備品採購與庫存管理及設備維修,建立國家系統標準;是否鼓勵開放民間參與等政

            策;另一為技術面,待政策層面檢視完成後,始進而探討技術層面,同時應與路網方面評估
            同時進行,檢視規劃地區之都市發展狀況、各路廊之地理特性、替選路線幾何條件與限制等。
            技術層面包括容量是否適當、技術條件是否合適、技術是否成熟、市場是否普遍、成本是否

            較低、環境是否相容、自動化程度高低及系統提升的彈性等技術因素。

            一、政策面之考量
                 除了上述有關各類型捷運技術型式之不同特性影響系統之選擇外,諸多政府政策面之關
            注亦或多或少影響系統選擇之考量。而此層面之考量一則並非規劃人員所能完全掌握;再則

            由於中央整體政策與地方考量並不一致,或是經濟政策與財政政策互為衝突,或為政府與學
            者觀點並不同,而使此政策面因素更是難以取得共識。早期臺北捷運規劃初期,整體路網係

            選定高運量鋼軌捷運系統為系統技術型式,惟當時臺北市政府基於高運量鋼軌捷運之造價較
            高,需時較久,且並未皆能適合臺北市各地區之服務規模,因此,亦規劃了中運量捷運系統
            路網,認為「MCT 與 MRT 併用應無不可,高運量之主要運輸走廊採用 MRT;次要走廊採

            用 MCT。」由此可知,政策對系統選擇之影響可見一斑。
                 近年來,臺灣各地方政府目睹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陸續通車營運所帶來便捷、準點、舒
            適之大眾運輸服務,亦紛紛各自提出其捷運系統規劃案,向中央爭取捷運建設補助。然中央

            政府財政日益窘迫,無法應付龐大之捷運建設經費,且考量捷運系統之建設經費及運量需求
            門檻很高,除臺北都會區外,各都會區之公車系統運量需求顯然與捷運系統適用規模存在很
            大之差距,且部分都會區之大眾運輸使用率偏低,倘勉強推動捷運建設,將造成經濟規模之

            浪費及未來之營運虧損。由於捷運建設投資金額龐大,基於國家整體資源的有效運用,中央








                                                          104                                                                                                                     105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