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1 捷運路網規劃實務
P. 111

第五章 捷運路線方案研擬





                     此外,由於捷運路線需要可供擔負儲車維修的機廠用地,以高運量系統而言,其發展歷

                 史較為悠久,世界上大多數主要城市採用,規格較為一致,因此,軌道及機廠多可共用,如
                 規劃高運量捷運路線時,於沿線附近無法覓得適當的機廠用地,但可過軌至既有之高運量捷

                 運路線共用機廠時,如機廠容量仍足夠時,則其仍具營運可行性,惟除了已先規劃預留或短
                 區間延伸,否則大部分受限於既有機廠容量餘裕不足及營運調度方便性考量,必須另覓機廠
                 用地。另以中運量系統而言,由於中運量系統多屬自動控制及專利系統,系統間的相容性較

                 低,不同系統需要不同之儲車維修機廠,始得營運。因此,捷運路線除工程問題須克服之外,
                 是否有足夠的機廠用地,將是決定路線方案是否可行的重要關鍵。

                 四、與捷運路網間銜接轉乘的便利性
                     捷運路線組合後如可形成網狀,通常可達到加乘及提高整體捷運路網的運輸效益,而路
                 線間之串聯是否成功,有賴於轉乘功能之完善與否,最好是捷運路線在規劃之初即將其轉乘

                 之可能方式、站位所需空間等需求,採預留未來擴充彈性方式,納入既有路線之規劃、設計
                 或施工中,如未預留轉乘或支線岔軌空間,後續隨著路線相繼營運通車後,若再欲於已通車

                 路線增設轉乘設施,則有相當之困難。臺北都會區捷運整體路網計畫已完成由數個「L」型
                 路線環環相扣,在市中心布設成一網狀路網,使旅客經最少轉乘幾可到達市區任何一點,並
                 搭配接駁公車路線,形成一非常綿密、便利的大眾運輸路網,提高民眾搭乘捷運的意願。因

                 此,新增路線之規劃應儘量考量與既有捷運路網(線)規劃銜接轉乘,以期提供較佳的捷運
                 轉乘服務。

                 五、運輸效益與環境衝擊
                     規劃捷運路線最主要在於提供捷運未及服務地區快速便捷的大眾運輸服務的功能,因
                 此,捷運路線的完成能否產生相對的運輸效益,是事前評估作業中相當被重視的一環,雖然

                 目前捷運建設仍以政府投資興建者為多,以目前政府財政狀況不佳,以其需龐大的建設及營
                 運成本而言,如捷運路線不具相當的運輸效益,將無法提高成本效益,同時也將降低興建的

                 可行性。
                     評估運輸效益,除了分析預測在車站 500 公尺半徑範圍內的服務可及性,即服務的居住
                 及就業人口外,對於公車營運成本節省、公車肇事成本的節省與公車、私人旅次移轉至捷

                 運等使道路交通流暢,行車速率提高,以及整體旅行時間節省等均為運輸效益評估的項目內
                 容。

                     捷運路線的規劃建造型式不同,建造成本差異性很大,在考量成本效益的同時,是否對
                 環境產生重大負面衝擊及沿線住戶接受度等,也是在規劃時必先考量的,所謂對環境的影響
                 包括了路線施工階段及完工之後可能帶來的噪音、振動、空氣品質的影響、交通衝擊等,還

                 包括自然生態、景觀及遊憩、社會經濟、文化古蹟等的影響。












                                                           99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