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捷運技術 第52期
P. 70
66 毛夢卿、高玉瓏 松山線各車站建築設計簡介
四、結論
本路線與外來人、事、物接觸頻率高,除帶動民生議題也聯動商業機制,在建築景觀整
體規劃設計上,除將北門歷史背景及松山區人文環境之觀察呈現於車站空間外,尚注入富時
代感之規劃思維,使各車站兼融並蓄,成為參與這個歷史涵構豐富的交通運輸場域。
參考文獻
1.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民93),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松山線DG168設計標執
行服務報告書。
2. 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民94),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松山線DG166標造型局
審報告。
3. 萬鼎工程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民94),松山線DG167標G18/G19站建築造型報告書。
4. 萬鼎工程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民94),台北捷運松山線DG167設計標-南京東路站
(G18,BR3)市立體育場站(G19)地面突出物都市設計審議報告書。
5. 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民95),臺北捷運松山線DG166設計標北門(G14)站中山
(G16)站及松江南京(G17)站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報告書。
6.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民95),捷運松山線DG168標G21南京三民站地面層設施
規劃都市設計審議報告書。
7.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民96),捷運松山線DG168標G22捷運松山站地面層設施
規劃都市設計審議報告書。
8. 毛夢卿(2014)「松山線車站建築與公共藝術」,捷運年刊,頁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