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捷運技術 第52期
P. 69

捷運技術 第52期                                             65



                    緒和行為的過渡之外,也是彰顯該場所的樞紐地位。以尺度親密的場所感、便捷的轉

                    運形象、永續的綠建築設計三項作為建築設計的基本原則,在站內裝修運用線條及材
                    料變化、圖案拼貼、顏色轉換、燈光照明等手法創造視覺焦點,再結合公共藝術之創
                    作,營造車站內部空間之變化及人文藝術氛圍。
                 3. 地面建築意象:
                        車站設計的場所意象,以建立社區型的門戶感為重點,配合鄰里公園的綠色意象
                    塑造地區認同感,並呼應「社區的玄關」主題,加入引發植物形態聯想的造型元素,

                    同時強調簡單的線條與簡約的造型配合辦公大樓之街景,強調視覺上的通透並形成空
                    間焦點,成為突出物建築主體的造型表現。
            (七) 松山站(G22):
                 1. 車站週邊環境與位置:
                        本站位於八德路4段與松山路交會口,位於鐵路及公路運輸的交會點,是松山區

                    重要的經濟、宗教及行政活動的中心。車站型式為地下三層島式月臺車站,設有五處
                    出入口,地下一層為穿堂夾層,可連接臺鐵松山火車站,地下二層為穿堂層,地下三
                    層為月臺層。
                 2. 車站設計主題與建築規劃理念:
                        本站週邊有慈祐宮、饒河街觀光夜市、五分埔成衣批發中心等之宗教、商業及人
                    文活動,相當豐富並具有地區特色,而松山車站興建完成後,除週邊將設大客車轉運

                    站外,車站出入口亦因聯繫臺鐵松山車站而成為本區地標建築之一,故本站設計主題
                    為「光之慶典」,採城市「光」‧「環」設計構想主題,以「光」的豐富變化,讓乘
                    客能明顯感受車站空間的特殊性,以「環」的抽象及具象意義之元素,來串聯與彰顯
                    各區域中心空間之特色。在穿堂及月臺層以拱型挑高之天花隱喻環形空間的連續性,

                    搭配橢圓挑空的樓梯串連整體空間感。照明設計以間接照明及曲線冷陰極管隱喻空間
                    的延續性,並搭配LED 燈牆及軌道側牆光線圖騰的公共藝術,塑造成為既現代又能
                    反映地方特色的獨特氛圍。
                 3. 地面建築意象:
                        以序列圓柱組成各出入口基本元素,其構成的曲面造型,恰能對應平面、動線、區
                    域與造形上「環」的因子,經由序列圓柱產生的光影變化,呼應城市光環的主題。




















                               圖12 松山站轉乘大廳層                                   圖13 松山站月臺層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