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199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 48 期 195
( 五 ) 自動收費系統
1. 系統概述
自動收費系統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AFC) 係以自動化設施達到收費及管理之目
的,換言之,以自動化設備提供旅客自行購買搭乘捷運之票證,以自動化設備進行驗票,
便利旅客進出車站,配合自動化之後檯管理設備來統合營運所收取之現金及票證,並隨時
蒐集、統計各種營運資料及經由通訊網路之即時處理、更動監視及控制收費設備功能狀
態,以簡化人工對現金及票證之點數及運載。在規劃上兼具出售並檢驗票證以及營運業務
銷售管理兩項功能,整個自動收費系統採電腦連線作業,系統分為三個階層:
(1) 自動收費設備:設於車站內,與旅客直接接觸之相關設施,例如:自動售票機、自動
閘門、站務員售票機、讀票機等。
(2) 車站處理機系統:設於車站內,稽核及統計站內所有運量及現金資料,並監控站內所
有自動收費設施,包括:車站處理機、現金點數裝袋設備等。
(3) 中央電腦:設於行控中心,稽核及統計所有系統之運量及現金資料,並監控站內所有
自動收費設施。
2. 系統改善與精進[4]
過去履約過程中值得探討之關鍵事件有跨站問題票之處理、資料傳輸擁塞預防、捷運
票證之演進等等,以下加以說明。
(1) 跨站問題票之處理
淡水 / 新店線 CT307/CH307 標與南港 / 板橋 / 中和線 CN337/CP347/CC367 標開工
時間前後相差八年之久,CT307/CH307 標設備屬歐系系統,CN337/CP347/CC367 標設
備屬日系系統,兩者系統不一,CN337/CP347/CC367標要完全相容於CT307/CH307標,
故系統整合為 CN337/CP347/CC367 標契約執行過程中最重要議題之一。系統整合包含
車票相容,即新標所提供的設備能對現行使用的車票進行編碼,並使該車票能為舊標
設備所接受,需經反覆測試確保車票完全相容。另為求捷運公司能確實執行維修工作,
更進一步主動要求廠商於西門站現場指導閘門設備磁頭間隙之調整動作,並提送進版
維修手冊。
(2) 資料傳輸壅塞預防
目前整個路網中之自動收費系統已於民國 96 年 8 月全部更換為晶片卡 ( 即 IC 卡 ),
其車票編碼中另壓入密碼,致使原始資料碼產生膨脹,且需於安裝完成後立即提供每
日超過百萬次旅客之使用,所產生之營運資料量及後端傳輸處理量已非當初初期路網
通車時所能比擬。因此,基於上述經驗,為考量將來營運前測試之有限人力及時間之
短絀,以及為確保營運後旅客使用上無誤,故於營運前先建立大量測試模擬軟體,即
可於有限人力及較短期間之條件下進行系統最大負荷測試,以確保一旦開始營運,系
統即正確無誤。
(3) 捷運票證之演進
臺北捷運票證系統之初期 ( 民國 88 年前 ) 票務規劃係為磁卡系統 ( 如磁卡單程票、
儲值票 ),因此,陸續通車之木柵、淡水、新店、南港、板橋、中和線,乃至於後續通
車之土城線皆以磁卡系統規設。
本府於民國 89 年為便利民眾能以一卡通用於主要交通系統,開始推動整合捷運、
公車及停車場等之票證系統,自民國 91 年 6 月由悠遊卡公司逐步將捷運驗票閘門加裝
悠遊卡 ( 非接觸式 IC 卡 ) 讀卡設備,並由捷運公司採漸進式廢除磁卡儲值票,演變成
磁卡 ( 單程票 ) 與悠遊卡二套系統並存營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