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捷運技術 第46期
P. 41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46期 35
大巴黎都會區的公共運輸發展若從概念發想開始起算,以達三百多年,縱然經過如此長
時間的演進與發展,皆難將公共運輸路網遍及都會區的每個角落。因此,公共運輸規劃需要
有地域性、階段性以及層次性的發展,換言之,臺灣公共運輸發展新思維應該是「因地制
宜、循序漸進、永續發展」,都會區內的
公共運輸發展需要針對不同地域條件,不
同使用特性,植入不同的運輸系統,例如
城市地區民眾的生活特性與偏遠地區的民
眾是不相同,所推動的公共運輸策略也應
該有差異。另外,運輸系統的選擇應具有
層次性的,並非僅有公車與捷運的選擇,
因為公車與捷運不論在系統服務效能以及
成本面向都差異頗大,此兩種系統間仍有
公車捷運(BRT)與輕軌的選擇。區域公共
運輸規劃更廣義而言應整體考慮區域鐵路
(臺灣的台鐵捷運化)、公共自行車等。 圖19 運輸系統服務水準 資料來源:VukanVuchic
從大巴黎都會區的公共運輸發展探究,運輸不僅僅是解決人民兩地移動的需要,更是區
域變遷與文明累積的要素,臺北都會區的公共運輸發展仍屬近期,如何創造公共運輸發展與
都市意象、區域特性的協調性,以爭取民眾對於公共運輸的認同感更是政府當務之急,這方
面除了加入區域元素於運輸規劃之外,還可透過在地文化與公共運輸設施的結合,讓民眾搭
乘公共運輸系統變成一場優質的文化饗宴。
「都市意象+民眾需求=創意思考+技術支援」,運輸規劃本身即是一場創意競賽,滿
足民眾行的需求以及兼顧都市意象的前提下,如何將創意融入規劃,營造出民眾對於公共運
輸的認同感,是21世紀公共運輸發展的成功關鍵。透過國際上的城市發展借鏡,發現臺北對
於不同運具間的整合仍是稍顯不足,區域內的運具整合、資訊分享對於使用者而言都是不夠
便利,特別是臺鐵、捷運、公車的資訊整合應是接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另外,透過電子票證推
動,大臺北都會區使用公共運輸已可多卡合一,但是票價卻仍未整合,例如臺鐵轉乘捷運或公
車,公車轉公車等等,特別是通勤、通學族群,應該推動月票或年票制,優惠轉乘等措施。
凡舉世界上的都會地區發展,皆有一定脈絡可循,區域擴張與人口結構改變,伴隨著機
動化提升以及公共運輸發展皆有類似趨勢,但是公共運輸使用率的提升與私人車輛使用擴張
是不能齊頭並進的,臺灣公共運輸發展的未來,沒有不二法門,必須要透過運具移轉才是永
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如何創造具有競爭性的公共運輸系統,以及如何結合私人車輛與
公共運輸,更積極創造新型運輸工具,降低民眾對於私人車輛的依賴性,都是現階段不僅是
臺北或是臺灣其他城市的共同發展目標。
八、結論
「2025=PTx2」,2025年公共運輸使用率為2010年的兩倍是目前國際公共運輸聯盟
(UITP)訂下的全球發展目標,凸顯出國際上對於公共運輸發展的重視程度及其必要性。
臺灣,自許是地球村的一分子就更無法缺席於這場全球化的公共運輸發展競賽中。
「國際觀點、在地思維」,洞悉全球發展趨勢,了解國際上公共運輸發展趨勢,有助於
臺灣公共運輸發展的策略研擬,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透過國際上城市的發展經驗,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