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191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 48 期                                            187



               已完成 117.5 列高運量電聯車交車上線營運。後續信義線 13 列車並於 101 年 10 月 7 日起
               陸續在淡水 / 新店線加入營運行列,為信義線通車預做準備。
            2. 初期契約階段回顧及後期精進與創新
               (1) 初期契約階段
                        高運量電聯車其設計及架構大致相同,廠商依九大子系統―車體結構、推進系統、
                   轉向架、輔助電力系統、煞車系統、空調系統、門控系統、照明系統、聯結器等分別
                  設計分析,並依規定陸續提送細部設計文件供審查,完成審查後開始進行量產車製造、
                  組裝等作業,並由本局派員駐廠監造。第一列原型車(Prototype train)製造完成運抵
                  機廠後,便開始一系列測試工作。另外每列量產車則進行:接受測試、功能測試、運
                   轉測試、驗收測試等項目。由上述一連串審查與測試合格後,進入實質完工階段,電
                   聯車即可上線通車營運。
               (2) 安全功能精進階段[4]
                        因韓國大邱事件,經考察及檢討後,自新莊 / 蘆洲線電聯車標起將車廂門由氣動
                   控制改成電動控制,並於每節車廂內增設偵煙器、列車監控資訊系統 (TSIS) 及於每節
                   車廂兩側中間位置增設車外手動緊急開門按鈕,可一次開啟該側的 4 扇車廂門,提升
                   緊急狀況之應變能力;車外手動緊急開門按鈕如圖 1 所示。
























                                                圖 1  車外手動緊急開門按鈕


               (3) 電聯車內外裝之變動與創新階段[5]
                        為進一步使市民大眾感受到電聯車世代演變與進化、兼具美觀與實用之全新體
                   驗,以展現與既有列車不同之新一代流線型電聯車外觀設計風貌。信義 / 松山線電聯
                   車之相關外觀與內裝之創新或更新之設計如下:
                   A. 外觀部分主要更新之設計如圖 2:
                      . 車頭設計由平面罩板改為圓弧罩板,車頭較為流線型,且為強化美學效果,增加
                         車頭端部傾斜角度變化。
                      . 車頭 / 車尾燈由水平排列改採斜角排列,車燈造型較顯犀利。
                      . 擋風玻璃尺寸較大,感覺明亮。
                      . 車頭增加裙板,除增加美觀及車體下方導流外,尚可保護部份列車軌旁通訊
                         (Train to Wayside Communication,TWC)設備。
                      . 駕駛室車側階梯由 1 台階增加為 2 台階,以利司機員上下車。
                      . 於 DM1 車(駕駛動力車)之車窗增加自行車標籤,以利攜帶自行車上車之民眾
                        識別。
                     . 電聯車逃生門增加電動收折機構設計,以提昇操作效率。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