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捷運技術 第45期
P. 15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45期                                              7




                   現再以捷運工程潛盾隧道施工為例,介紹本局潛盾隧道安全管控作為:

                   1.  潛盾隧道施工災害風險分析:風險分析內容包含風險描述、危害因子和防治措
                     施。風險項目分為隧道本體、隧道與工作井銜接、隧道鏡面破除、潛盾推進、聯
                     絡通道、隧道近接效應、隧道坡度過大、轉彎曲線過大、地下障礙物排除、潛盾
                     穿越建築物下方等10項。

                   2.  潛盾機發進與到達鏡面破除:鏡面破除前,須加強 孔試水工作,以隨機方式增加
                      試水孔,檢查灌漿效果。我們會視需要決定是否要求加作臨時防水隔艙,最後一
                      層之鏡面破除作業,必須在日夜監督下進行,在殘餘鋼筋切除後,立即將潛盾機
                      推入鏡面框,以便立即受到保護。目前新設計洞口會採用樹脂鋼筋,可讓潛盾

                      機,以直接切削方式作鏡面破除。潛盾機發進,選擇之鏡面框,需有完整和足
                      夠的阻水功能。潛盾機到達,除設置臨時隔艙外,特殊地質可考慮以凍結工法
                      輔助。
                   3.  潛盾機推進施工管理:重點在潛盾機掘進時,注意隨時檢討掘進速度與精度,以

                     及同步灌漿量的控制。
                   4.  聯絡通道施工:聯絡通道通常必須要採用暗挖工法,是施工危險度最高的工項,
                     要採距離最近、量體最小的方向規劃設計,地盤改良需確實外,隔艙門為必要裝
                     備,並要求於地面上準備止漏灌漿設備、隧道內準備阻漏用噴漿設備,隨時處理

                     漏水。
                   5.  防汛期前公共安全檢查:每年5-11月颱風發生之機率最高,為避免隧道淹水,
                      4月時做防汛期前安全檢查,和防汛演習。防汛演習包括高司演練和正式的實
                      兵演練。

                   6.  施工標與營運區隔介面破除防洪管制:施工地區和營運地區間,在防汛期間有需
                      要將介面阻隔牆破除而造成連通時,必須要有能完全阻隔滲水的隧道臨時隔艙,
                      以避免施工區有浸水流入營運區的機會。
                   7.  毗鄰捷運構造物開發工程施工階段之查核作業:毗鄰捷運隧道有其他建築工程施

                      工時,經常會造成已完成的捷運隧道變形、移位和損壞,因此我們建立了一套審
                      查程序,要求毗鄰捷運的建築開發工程業者,必須在申請建照時先將設計圖說送
                      捷運局審查, 捷運局會檢查業者是否有不致危害捷運設施安全的足夠防護措施。
                     施工期間業者的安全監測資料,也要同時送交捷運局審查,捷運局則可派員監

                     督,遇有損害時立即通報建管單位 通知業者停工並要求修復。
                   8.  管線協調與防範挖損管線作業規定:重大管線如自來水管、污水下水道、高壓電
                     力管線,當捷運靠近或穿越時,會建立協調聯繫管道,配合進行監測與預警。
                   9.  地震後之處置作業:大地震後,我們會將新澆置的混凝土予以列管 同時要做隧道
                      檢視,檢查隧道環片有無錯位或漏水。

                   10.危機處理作業:利用防汛演習機會,將上述各類危險項目的危機處裡程序,一併
                      列入演練計畫中,包含危機處理小組的組成、緊急通報系統和緊急動員計畫。
                   高危險工項管制執行四年後,2007年以後重大意外事故已由35件降至4件,其他事故

              理賠件數也減少許多,顯示此項風險管理機制的確有明顯的成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