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7 捷運結構工程實務
P. 271

第六章 耐震設計與檢核





                 第三節 捷運系統斷層之考量


                 6.3.1 斷層一般說明


                 6.3.1.1 斷層之成因
                     斷層之成因,是由於地殼表面之板塊運動之擠壓使大地應力超過地層之強度而產生的破

                 裂面,沿此一破裂面曾發生永久性之位移,位移量大至數公里,小者數公分。

                 6.3.1.2 斷層之活動性
                     沿斷層之位移,若尚在進行中,則此一斷層稱為活斷層;若沿斷層之位移已完全停止,

                 則此一斷層稱為不活動斷層或死斷層。然而在學理上,一般地質學者大都認為斷層發生的時
                 代越新,其復活或再發生錯動而引發地震的可能性愈大。若根據工程之潛在危險程度來說,
                 日本斷層研究會(1980 年)認為「活斷層是指第四紀(約兩百萬年)以來反覆活動,並推

                 定將來也會活動的斷層」。然而依據 1973 年美國原子能委原會所謂的活斷層,必須符合下
                 列其中一項條件:(1)於過去的 35,000 年間在地表或其附近曾有過一次的活動(2)於過
                 去的 500,000 年間在地表或其附近曾有一次以上的活動(3)錯動過的地形(4)有較大地震

                 發生於該斷層上者(5)與依上述條件所定義出之活斷層,有地質構造相關性之斷層。

                 6.3.1.3 臺北盆地構造與斷層
                     臺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海洋板塊互相碰撞的交界帶上。地殼運動活躍,島上各類

                 斷層比比皆是。由於擠壓之結果,斷層之走向多為東北―西南方向之方向。而臺北盆地的形
                 成係由造山運動,由東南方推向西北方而形成一系列的東北―西南走向之逆掩斷層,臺北盆

                 地沉積末期發生地塊斷層作用,在樹林斷層與淡水河間之新莊斷層一帶;有所謂的山腳斷層
                 形成。此斷層為正斷層,其東側下降,加以臺北斷層之西北側低,而形成低窪地區,即為初
                 期的臺北盆地。因此,山腳斷層與臺北斷層的作用為臺北盆地形成的主因。

                 6.3.1.4 臺北盆地斷層活動性歸納

                     經濟部中央地調所林朝宗組長則明確表示臺北盆地之地盤處於張力狀態,因此正斷層才
                 可能為活動斷層,但臺北斷層為逆斷層故為活斷層之可能性不大。另外潘國樑教授亦同意林

                 組長之觀點。
                     有關山腳斷層的活動性方面,中央地調所在民國 88 年於臺北盆地五股地區所作 670 公
                 尺深之鑽孔,及鄧屬予(民國 85 年)的研究資料,推估過去 400,000 年來,山腳斷層陷落

                 了 600 公尺。依此陷落速度推估山腳斷層發生類似 7.0 地震規模之復發週期約為 802 ~ 1057
                 年,有可能為一活動斷層。


                 6.3.2 斷層活動對工程之影響

                     潘國樑教授曾於本府都市發展局就信義計畫區開發的會議中表示「斷層與建築安全的關
                 係長期以來被誇大,許多地質上的問題可由工程上補救,唯需於開發時具備確實的地質調查

                 與分析。」,對於工程上的解決之道,潘教授亦提出其論點如下:



                                                           25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