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0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7 捷運結構工程實務
P. 270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
                                                                                                     2
                                                    2
                       支 D16 鋼筋之總面積 7.92cm < 8.23cm ,使用五支 D16 鋼筋總面積 9.90cm >
                                               2
                             2
                       8.23cm ,其差額 1.67cm 便可抵抗額外之應力。又鋼筋間距依結構計算在不同區
                       位將有所不同,惟為施工及檢驗便利性,一般均分數段採整數間距值配筋。
                 ( 三 ) 就實際材料而言
                                                                                2
                           以鋼筋而言,設計時所用之降伏強度若為 4200kg/cm ,製造工廠為利品管,
                       一般生產較高強度之鋼材,使工地實際所使用之鋼筋,須超過此一強度標準之鋼
                                                                                2
                       筋才視為合格;混凝土強度之設計抗壓強度若為 210kg/cm ,其抗壓試體所得之強
                       度必須超過設計抗壓強度。因此,材料強度皆比設計強度還要高。
                           綜上說明,經完整之結構分析設計及嚴格之施工控制後所施築之結構體,其

                       強度皆比原先所需之設計強度還高。以木柵線之墩柱為例,該工程係於民國 80 年
                       即已設計施工,惟於民國 87 年間經臺大地震研究中心之依現況檢核後,其耐震能
                      力仍可滿足現階段之耐震設計要求。


            7.2.3 細部控制

                 若於設計施工時確實注意各設計細部及施工細節,並於適當位置增加剪力筋之配置,將

            可使結構體發揮其韌性容量,此時結構體須產生三個以上之塑性鉸後才可能破壞,然所增加
            之剪力筋可能影響施作時之工作性,故本局於後續路網之設計中要求細部設計顧問(DDC)
            適度調整剪力筋之配置,使其儘可能發揮結構體之韌性容量,以抵抗更大之地震力。

            一、 材料選擇方面,鋼筋規格之使用與施工限制特別著重符合耐震之需求並確保韌性行為之
                 發揮(實際降伏應力與規定降伏應力相比不得超過 124MPa 以上;實際極限拉應力與實
                 際降伏應力之比值不小於 1.25),並排除水淬鋼筋使用於銲接或車牙式續接器。

            二、 確保混凝土之品質,在材料選用與配比設計,著重相關品管措施與施工程序和溫度控制
                 等問題。
            三、 在配筋方面,舉凡配筋與搭接方式、圍束筋之配置等,儘量要求符合耐震規範之規定。

                 若因施工環境之限制、考量施工中灌漿之問題時,可視需要於規範中對混凝土流動性及
                 最大粗骨材尺限制等加以規定,以符合工地現況及施工性。

                 ( 一 ) 柱設計:依照 ACI 之規定擺設圍束鋼筋,並限制其最小間距。(一般柱之箍筋間
                      距不得大於 10cm;圓柱之螺旋箍筋間距不得大於 7.5cm)
                 ( 二 ) 牆、板設計:將結構牆外牆模擬成柱之行為,儘量做到圍束之效果,並儘可能保

                      持最小間距之限制。
            四、 在結構行為上則儘量避免非結構構件對主體結構的影響,將非結構牆與主要結構體隔開。
















                                                          254                                                                                                                     255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