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21 捷運電聯車實務
P. 179
第十一章 電聯車車體內裝
框架底部由金屬底架支撐固定於地板面板上,底架四週裝上和車端設備箱面板相
同材料之蜂巢鋁板,椅框表面安裝 FRP 外殼。車廂座椅寬度為 0.932m(兩人式)
或 1.365m(三人式)、深度為 53.5cm、椅面離地板高度為 43cm。
( 七 ) 駕駛員座椅
駕駛員座椅位於駕駛室左側並懸空固定在駕駛室後方之設備箱面板(Cab
Locker Panel)上。座椅可上下前後手動調整以符合人體工學,椅面具防滑功能並
可向上摺起。座椅由金屬框架及橡膠泡綿椅墊等材質組成。
七、扶手
良好的扶手設計可使乘客站立於車廂內任何位置均能使用到扶手。高運量電聯車扶手可
分為水平式扶手(Horizontal Handholds)與垂直式扶手(Vertical Handholds)兩種,其固定
點中央須能承受 150kg 之水平力作用而不會造成固定處永久變形,同時天花板及側牆板不可
移動或扭曲,此外,每一水平扶手須能承受垂直軸向下 45 度圓錐內任何角度之 180kg/m 均
佈力作用而不會使扶手變形。車廂扶手配置方式,除了 DM1 車駕駛室後方因設置輪椅乘客
區而略有不同外,其餘各車配置大致相同。
( 一 ) 水平扶手
水平扶手簡稱握桿(Handrails),為直徑 3.2 ~ 3.5cm 之不銹鋼管。水平扶手
係以「T」字型或「十」字型鋁合金接頭或鋁質護蓋固定於每組「細胞式座椅」兩
旁之車門屏風立柱間(車身中段),或是車門屏風立柱與天花板間(車身兩端)。
( 二 ) 垂直扶手
垂直扶手簡稱立柱(Stanchion),由於沒有高度限制,比水平扶手更易使
站立乘客維持平衡,因此較受到乘客喜愛,其數量與排列方式,對於乘客流量
有重要之影響。香港及新加坡捷運車廂因採直式座椅排列,其車廂走道較寬,
因此走道中間設置數量眾多之立柱。板南線垂直立柱為直徑 3.2 ~ 3.5cm(管壁
厚約 0.25cm)之不銹鋼管,其型式有三種:第一種為「車門走道立柱(Doorway
Stanchion)」,係安裝於每組車門走道中央處,其長度從地板延伸至天花板為
2m;第二種為「車門屏風立柱(Draftscreen Stanchion)」,係位於車門旁支撐車
門屏風玻璃之立柱;第三種為「座椅立柱(Seat Stanchion)」,係安裝於四人式
座椅椅背上與天花板間。
( 三 ) 車門旁扶手
駕駛室側門外部兩邊各有一對小型垂直登車扶手,扶手下方並有「U」型登車
踏板,以利駕駛員由軌道高度進入駕駛室。另車廂內部每組車門兩旁設有垂直扶
手,以方便站立於車門邊之乘客使用。
( 四 ) 輪椅區扶手
高運量電聯車輪椅乘客區(照片 11-2-3)設有兩根直徑 3.2 ~ 3.5cm 之不銹鋼
專用水平扶手,該水平扶手分別安裝於設備箱面板(橫向)及車身側牆(縱向)上。
另輪椅區旁之駕駛室/乘客區隔門以及車門側牆上還有垂直扶手可供使用。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