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10 臺北捷運浮動式道床設計與施工實務
P. 54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二、浮動式軌道與基座式軌道界面之處理
在兩個不同支撐型態的軌道型式連接在一起時,其交接處會發生軌道不連續的情形,例
如在浮動式軌道與基座式軌道相鄰處,因支撐型態之勁度差異太大,列車通過時,鋼軌內
的應力可能會超過可容許的程度。欲降低這些應力,將依照契約規定,在兩種道床之間插
入一段漸變段,以緩衝兩種軌道之差異,使在這漸變段兩端的鋼軌的垂直撓度差異不大於
2mm。通常安裝在基座式軌道的標準基鈑,其垂直鋼軌撓度大約為 2mm 至 3mm。而小型道
版設計以 4 個垂向支承墊來支撐,其垂直撓度約為 6mm 至 7mm。為達到前面所述差異不大
於 2mm,支撐漸變區內小型道版的支承墊數量須增加,預計從每個道版有 4 個支承墊,增
加至每個道版有 16 個支承墊。因此在漸變區的軌道之鋼軌垂直撓度大約會從 6mm 至 7mm
降至約 2.5mm 至 3.5mm,或者在基座式軌道 2mm 鋼軌垂直撓度範圍之內。
原則上漸變區布設的小型道版約 6 個,總長約 9m,垂向支承墊將從標準道版的 4 個每
次遞增 2 個,最多達 16 個,這樣漸變區軌道的垂直勁度會從浮動式道床軌道往基座式軌道
方向遞增,在最靠近基座式軌道處其垂直勁度將達到一般主線浮動式道床標準勁度的四倍。
三、施工考量
浮動式道床軌道之施工,主要分道版安裝、第二次混凝土澆注及舖軌等三階段來進行。
首先,道版之安裝需配合軌道線形、結構伸縮縫、排水陰井位置、機電設備安裝位置、縱向
束制位置,選用合適長度及型式道版,再輔以道版間不同厚度之縱向支承墊,及不同預壓量
來調整,使道版完成後,不影響排水陰井之清理,又維持結構伸縮縫之功能,更要符合機電
設備安裝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能維持定線中水平曲線之平順。道版完成後,再進行第二階段
的第二次混凝土澆注作業,通常以固定鋼軌面高程,再澆注混凝土為主要施工方法,此法係
將鋼軌及基鈑固定在道版上方,測量確定軌道之水平及高程線形後,綁鋼筋、組模板,以場
鑄方式進行二次混凝土澆注。拆除模板及基鈑後,檢視混凝土表面,並做必要的修補,之後
即可進行第三階段舖軌作業。
四、基本設計
( 一 ) 道版
因軌道踏面至仰拱面之距離僅為 600mm,若兩鋼軌之間沒有混凝土凸塊時,
小型道版的質量約為 1,913kg,採垂向支承墊靜態勁度 6.2k N/mm 時,其共振頻率
約為 18Hz,雖已符合契約規定,但為保守考量,增加道版的質量,以降低共振頻
率,擴大減震的頻率範圍,提高隔振效益,因此在鋼軌最大可容許垂直撓度 7mm
的範圍內,於鋼軌之間的道版上凸 20 公分,至鋼軌頂面下方 45mm 處(依照契
約規定可容許至軌面下方 10mm),寬度 910mm 作為預鑄小型道版的一部分,
此部分可使道版的質量增加至 2,180kg,預估可將浮動式道床軌道共振頻率降至
16.8Hz。當機電系統需於軌道上安裝設備在兩鋼軌之間時,只須將凸塊取消即可,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