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1 捷運路網規劃實務
P. 46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進而提高單位道路面積輸運旅次量與效率,其缺點為投資金額龐大、用地取得困

                       難或佔用既有道路面積較大、施工風險性較高。
                 ( 五 ) 部分研究報告以系統之「專利程度(普及化程度)高低」分類者

                       1. 傳統式捷運系統(採用既有鐵道運輸技術之系統)
                       2. 非傳統式捷運系統(廠商對系統主要部分擁有高度專利權)
                 由於科技之發展、營運之簡化,使捷運自動化改良之程度愈高,然相對地,開發廠商對

            主要關鍵零件部分之專利化程度也提高,系統間相容性減低,建造維修成本也提高,如何在
            傳統式捷運及非傳統式捷運之間取捨,亦成為部分研究報告之分類重點。

            2.2.3 系統技術型式比較


                 各類型之系統技術各有其優劣點,適應不同之需求,基於臺北捷運的發展歷程,最常討
            論系統型式分類係為傳統之高運量系統(如,臺北捷運淡水新店線、板南線……等等)、中
            運量捷運系統(如,臺北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臺中捷運烏日文心北屯線……等等)、

            自動導軌系統(如,捷運文湖線)、輕軌系統(如,社子輕軌、深坑輕軌……等等),其中,
            臺北捷運文湖線屬自動導軌系統,亦可歸類為中運量系統,但因採用膠輪不同於鋼軌的特殊

            差異性,故單獨列項說明。
                 因各專家學者、研究報告及文獻考量系統特性、列車組成、操控方式、採用路權等因素,
            評估適用運量並無統一的數值或範圍,各類型系統技術適用運量範圍僅能大致歸納彙整,供

            選擇適用技術型式參考。
            一、傳統之高運量捷運系統

                 傳統之高運量捷運系統具有運量大、成本高之主要特性,通常採用一般鐵路系統之標準
            軌道及諸多類似之系統,由於其發展較久,世界上大多數主要大城市採用,規格較一致,
            製造廠商普遍,因此系統成熟度高。但因造價高,且系統受地形限制(坡度、轉彎半徑)較

            大,因此通常用於服務都會區市中心主要運輸走廊,或與主要衛星城鎮間大量通勤旅次,在
            路權上重運量系統一般都要求 A 型路權,如遇交叉道路時,傾向於採用立體區隔方式,以

            提高列車速度並增加服務頻次,每小時單向運量可達 25,000 ~ 80,000 人。至於動力系統方
            面,重運量系統使用電力驅動,集電方式可採直流 1500 伏特之架空電線(Catenary),或直
            流 600 至 1,200 伏特之第三軌(Third Rail)型式。架空電線是將電線架於電桿上,再於車廂

            頂上設置集電弓(Pantograph)攝取電流,適用於高壓電系統(如香港 MTR)。第三軌系統
            則適用於低壓電系統(如臺北捷運),軌道材料宜為傳導性極高的鋼條,設於運行軌路側邊

            並採長焊軌條;其與列車車輛之間則由集電靴(Contact Shoe)連接。第三軌系統的電容量
            比架空式系統大,且相對於高架對環境景觀衝擊較小,惟在維修或緊急狀況發生時,必須確
            認停電管制措施,以避免危險。為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板南線、中和新蘆線、松山新店線

            及高雄捷運紅線、橘線所採用。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如圖 2-2-1。








                                                          34                                                                                                                      35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