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捷運技術 第60期
P. 147
136 137
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重新規劃可 二、發揮捷運整體路網加乘效益
行性研究作業等。至於環評部分, 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的路網加
經 98 年 7 月 29 日環保署環評委員 乘效益在環狀線發揮最為明顯,因
會第 182 次會議決議須辦理第 2 階 臺北捷運以 5 條 L 型路網相扣達成
段環境影響評估,並將新店溪濕地 多條路線交會轉乘之效果,其在臺
水域生態納入評估項目,綜上所述 北市中心區以格狀路網連接重要幹
原南北線並未成案。為填補臺北東 道,再往外沿重要廊帶以輻射狀路
側地區缺乏捷運系統串聯之缺口, 線向外擴展,尚缺市中心外圍串連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於 106 年 4 之路線,而環狀線之規劃構想係以
月展開環狀線東環段之可行性研究, 環型路線串連臺北都會區輻射捷運
期與環狀線第一階段、北環段、南 路線,讓路網加乘效益更加明顯。
環段形成一系統整合、營運整合及 環狀線成環後預計串連文湖線、
維修整合的全環路線,串聯文湖線、 松山新店線、安坑線、中和新蘆線、
松山線、板南線及信義線,且可與 萬大線、板南線、桃園機場線、淡
各交會站提供銜接轉乘服務,形成 水信義線及臺鐵等軌道路線,計有
完整環狀線,採「一車到底」方式 14 座轉乘車站,預期其服務之轉運
結合,類似日本東京「山手線」, 旅次佔總服務旅次 52%,服務 10 個
屆時將橫跨新北市與本市包括文山、 區域間往來旅次佔 48%,兼具服務
新店、中和、板橋、新莊、五股、 環狀運輸走廊及轉運輻射捷運旅次 資料來源: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環狀線東環段暨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綜合規劃報
告書(核定本)(112 年 3 月);本研究彙整。
蘆洲、三重、士林、中山、內湖、 之捷運路線。 圖 6
松山及信義等 13 個行政轄區,其中 臺北都會區捷運整體路網發展願景圖
三、 提供新興科技園區(內科、北士
並有 14 座轉乘車站可串連文湖線、
科)與重要據點便捷聯外大眾運
松山新店線、安坑線、中和新蘆線、 串連,縮短交通時間,將可促進產 木柵地區僅有南北向文湖線服務之
輸,紓解聯外道路交通壅塞
萬大線、板南線、桃園機場線、淡 業群聚效應之形成。而故宮所吸引 缺憾,再提供東西向之捷運服務,
水信義線及臺鐵等軌道路線,涵蓋 北環段方面,路線行經新北產 的國內外遊客,亦可透過北環段抵 都會區西側與南側乘客可更方便地
臺北都會區所有捷運路線,將可有 業園區,抵達內湖科技園區北緣, 達。鄰近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 交流往返。
效提高捷運系統之可及性與機動性 再與其他大眾運具串連即可達內湖 透過公車轉乘約 1 公里亦可抵達。 東環段方面,依據臺北市產業
並大幅縮短旅次時間,建構完整捷 科技園區內部,士林北投科技園區 南環段服務政治大學、考試院國家 發展局 112 年調查資料,大內科於
運路網,詳圖 6。 雖須再透過接駁轉乘,惟透過捷運 考場、新店遠東工業區等,可彌補 112 年底從業人口共計 22.2 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