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捷運技術 第52期
P. 12

8                             鄭安良、曾明月  松山線路線規劃與營運模式



                                              五、松山線營運模式



                 為配合捷運工程建設,臺北捷運過去各路線通車時,均採取權宜措施,階段性調整營運
            模式(如圖7)。民國87年,中和線通車,採取中和線與淡水線銜接;88年新店線通車,又採
            取淡水線同時銜接中和線及新店線,並穿插發車;至101年9月30日東門站通車之捷運分流,
            中和新蘆線(橘線)貫通營運,行車路線為「南勢角-蘆洲」與「南勢角-輔大」,也就是
            新莊線與蘆洲線交錯發車,大幅縮短旅客候車時間,並改善臺北車站通勤時段擁塞之窘況。

            隔年在102年11月24日信義線通車,亦配合調整相關路線營運模式,採衝擊層面較小的跨線營
            運方案,繼續維持「新店-淡水」的營運模式。分別為「新店-淡水」、「象山- 北投」、
            「台電大樓-西門」,中正紀念堂站至北投站之間的重疊路段,有「新店-淡水」與「象
            山-北投」之列車穿插運行,中正紀念堂站至台電大樓站之間的重疊路段,有「新店-淡
            水」與「台電大樓-西門」之列車穿插運行,俾輸運古亭站及中正紀念堂站之轉乘人潮。



































                                              圖7 歷年通車各階段性營運模式



                 由於捷運系統營運模式的調整,影響部分民眾搭乘習慣,因此捷運局與捷運公司加強宣
            導與民眾溝通,並適時在相關車站派員引導,協助旅客順利轉乘,共同迎接新的路網。在松
            山線通車前,也採用相同作法,捷運局與捷運公司密切合作,加強宣導行銷,如發送宣導摺

            頁、播放動畫宣導片、透過媒體、電台宣導等,並在電聯車廂、車站張貼告示、發摺頁、廣
            播等,宣傳路線調整訊息,讓媒體及民眾充分了解,期能將民眾影響降至最低,以利臺北捷
            運路網順利轉型。
            (一) 分線營運,轉乘更便利
                 經捷運局與捷運公司多年研議,並徵詢專家學者意見,考量臺北都會區旅次分佈、路網
            整體運能最大化、營運安全與中斷營運風險等,前臺北市長郝龍斌於103年4月8日記者會宣

            布,松山線通車後,將與新店線銜接,採取「新店到松山」及「淡水到象山」的分線行駛方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