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捷運技術 第50期
P. 199
捷運技術 第 50 期 195
13. 隧道內已有事故列車或發生意外事故時,所有列車不可再進入發生事故之區段(區
段係指車站與車站間或車站與通風豎井間之範圍)。「事故」係指煞車咬死、油溫過高、
胎壓及胎溫異常(若採膠輪系統)或車內火災預警設備動作等。
五、傳統軌道電路系統與 CBTC 系統之比較
(一) 傳統軌道電路系統
號誌系統自動列車控制最重要的部份為1.列車位置偵測2.速度指令之傳送,傳統之號誌系
統是利用軌道電路來達到這二項功能,軌道電路是將軌道區分為許多區間,站與站間之軌道
電路每一區間理論上最小可為15公尺,最長可為457公尺,車站區域之軌道電路最長可為290
公尺,每一區間之入口與出口佈設阻抗搭接器,並連接至車站號誌設備室之發射器與接收器,
構成完整迴路。當列車進入此區間後,因車軸會導電而破壞此迴路,故系統可測知列車在那
一區間,由列車位置之偵測,每一列車都可知道與相鄰列車之距離,號誌系統即可決定任一
區間之速度指令,而相關速度指令也是由發射器經由阻抗搭接器送至鐵軌再饋入車上,發射
器與接收器皆位於車站號誌設備室,並以電纜連接至各區間之鐵軌,以上即為傳統之固定閉
塞區間(Fix Block)之軌道電路系統。臺北捷運初期路網之號誌系統皆是採用此種軌道電路系
統,圖1即電聯車車輪進入傳統軌道電路閉塞區間示意圖。固定閉塞區間有下列缺點:
1. 列車位置之偵測精確度受限於軌道電路之區間長度,如需更精確,區間長度可縮短,
但設備增加,成本亦增加。
2. 軌道電路因與軌道介面較多且需由電纜連接至車站號誌設備室,施工及維修較困難。
3. 控制指令及速度指令是以區間為傳送單位,較不靈活。
(二) 通訊式列車控制系統
為改善傳統軌道電路號誌系統缺點,加上電子通訊科技之進步,乃發展出以通訊傳輸系
統為主之控制系統,即列車位置由佈於二軌中間之基準點(beacon or Norming Points)來感應偵
測,基準點內有位置座標不需連接電纜,可大量佈設,當列車經過此基準點可讀取基準點內
之位置座標,並透過列車無線電傳給道旁控制系統及行控中心。離開基準點後之位置由列車
之轉速計自行計算,即時傳送給道旁控制系統,故道旁控制系統可隨時掌握個別列車之精確
位置,並即時將各列車之前方列車位置座標傳送給各列車,再由各列車依與前方列車之距離
決定速度指令,如此可達到列車與道旁之行車資訊能雙向、連續傳送之目的。由於此種控制
方式依賴大量即時通訊傳輸,故通稱為通訊式列車控制系統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而傳統之軌道電路則只能透過阻抗搭接器(約200公尺佈設一個)所在之位置傳輸,且
除車站區外皆為單向傳輸(道旁傳至列車)。依據IEEE1474.1之規定,CBTC須符合下列特性:
1. 高解析度之列車位置偵測 (誤差值小於 10 米),且此列車位置偵測不須依賴軌道電路。
2. 列車與道旁(或行控中心)之行車監控資訊,透過雙向高容量之數據通訊方式,即時連
續傳送。
3. 負責車載及道旁功能之控制系統須執行維生功能。
CBTC之列車位置偵測精確度高,系統可依各列車之實際位置來決定各列車可行駛之安全
速度,並以連續之通訊傳送至車上,因非以固定區間來控制列車,而是以相鄰兩列車之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