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8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238
234 陳伯興、余旭洲 潛盾隧道受鄰近工區近接施工影響評估及分析
用初期發現的環片變形量 28mm 作為分析的初始條件,完全忽略施工組裝及環片精度
公差等約 20mm 的誤差,固然在整個分析結果的各結構構件變形量有近似符合的一致
性,但是對隧道環片結構強度安全性的判斷卻過於保守,因此在事件的處理過程和善
後一年的觀察,環片結構除修補表面的輕微裂縫外,其它部分未見有任何瑕疵 (defect)
的現象發生。
( 八 ) 以力學學理而論,若結構物之材料具有延展性 (ductile) 性質,無局部扭轉挫屈、破裂
(fracture) 等現象,則結構物本身變形皆可達到塑性鉸程度,發揮其極限強度。目前本
局施工規範對隧道環片,僅限於材料、出產製造流程、現場品管等注意事項的規定,
尚欠缺結構型的試驗,以致無法確定環片實際可承受的應力及力學行為,若能進一步
的模擬 (simulate) 環片分析設計理念,採用 2 至 3 環的環片,依規範要求於現場組裝後
進行實際的載重驗證試驗,則在極限載重下求得斷面在極限狀態下的最大變形量,相
關應力臨界值及結構破壞前具有預警性的曲率延展比,螺栓栓接頭位置的錯位與折角,
並可回饋檢討環與環、片與片間彈性勁度折減的合理性,整體的試驗結果評估報告可
供未來設計的參考並提升本局之技術水準。
( 九 ) 對任何工項在施工階段,可藉由探討施工過程的運作事先找出各種可能的風險因子、
嚴重度、風險指數評析、問題指標量化,再透過風險管理的手法,以問題的嚴重性,
定出優先預防矯正的排序,確定風險偵測的合宜性及問題解決的辦法,如此的運用風
險管理 (RM) 與故障模式、影響分析 (FMEA) 的技術,則可大幅提升施工品質管理的成
效,進而防範可能失誤事件 (event) 預防產品缺陷、提高產品的安全性。
ਞϽ˖ᘠ
1. 大誠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010)「隧道環片超音波裂縫深度量測工作報告」。
2. 三力技術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010)「通化段集合住宅新建工程對潛盾隧道下行線環
片變形及軸力彎矩剪力分析報告」 ( 第 C 版 )。
3. 陳伯興、周忠仁、莊家瑄、吳定恩、蘇鼎鈞 (2011)「潛盾隧道受鄰近深開挖施工影響保
護案例探討」,海峽兩岸地工技術 / 岩土工程交流研討會,(May,12-14,2011, 廣州 )。
4. 張勝旺、余明山、賴慶和 (2009)「潛盾隧道環片損壞原因與修復補強技術探討」,THE
13 CONFERENCE ON CURRENT RESEARCH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
IN TAIWAN,Aug.26-28,2009。
5. 朱旭、謝宇珩、古鴻坤、孫國勛 (2007)「臺北捷運新莊線隧道受毗鄰建物深開挖影響案
例探討」,第六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研討會。
Ⴆᑽ
本文承蒙南區工程處前任處長張武訓 ( 現任高鐵局副局長 ) 爭議糾紛的周延指導,測量
所藍旻群專業的測量,三力工程謝旭昇博士細緻的技術服務與審稿,業界王建智、廖銘洋、
何樹根、施義芳、余烈、趙志堅等先進的共同參與,亞新顧問公司的驗證回饋分析,及同好
林大中的用心校稿,深表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