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20

16                    李安如        文化親密與城市認同—全球體系下的臺北捷運



            面,因為搭公車回家花太多時間,而計程車司機並不太可靠。可是現在她通常會在歌唱課後
            搭捷運去逛街購物。
                 一位 20 多歲人類學研究所學生告訴筆者,她唸國中的妹妹,要爸爸買給她「悠遊卡」,
            這樣她就可以在下課後、和她的朋友自由來去:


                   這有點像她的零用錢。每月我爸爸加值悠遊卡,並把卡片給我妹妹。我妹妹和
                   她的朋友們全部都有悠遊卡,而且常常使用。我不時聽到她們說:「今天讓我
                   們搭個小捷去玩吧!」



                 會暱稱捷運為「小捷」,感覺起來和某人很熟的樣子。這些年輕人在捷運完成後成長,
            對他們而言捷運是生活熟悉且親近的一部份,就像他們的朋友一樣。
                 捷運不僅解決臺北市的交通問題,對臺北居民生活也扮演重要的角色。2001 年 9 月北
            臺灣因為納莉颱風而重創。經歷了整夜的強風暴雨,臺北居民起床後發現捷運內淹水(圖
            1)。整個臺北都會區在早上尖峰期間交通癱瘓(圖 2),數以萬計的捷運通勤族和學生為
            了直奔目的地,不得不重新加入車陣。一位當時剛考上政大,家住北投的大一新生在接受訪
            談時提到:





















            圖 1  納莉颱風捷運內淹水                                   圖 2  納莉颱風後臺北都會區交通尖峰期間交通癱瘓



                    2001 年 9 月正值學校開學,因為捷運停駛,讓大一上學習生涯艱辛無比,尤其
                   是頭三天,光從北投搭公車到木柵就要轉 3 次公車,花 3 個小時。還有,大學時
                   期,活動範圍突然大幅擴大(例如:到國家圖書館找資料)因為捷運停駛,只有
                   公車可搭(圖 3),因此常常迷路,而計程車對於 18 歲的學生而言太貴了,而
                   且家長禁止搭計程車。我那時候好想休學 !


                 另一位於 1960 年代中期出生,於納莉颱風來襲時家住新生南路、在臺北市政府附近上
            班的職員回憶當時的情形:


                   沒有捷運之前,我們上班上學都是搭乘公車。有了捷運後,搭板南線從我家到
                   上班的地點很方便。納莉颱風讓臺北的捷運癱瘓後,只好回去搭公車,雖然不
                   方便,至少在工作上還不至造成太大的困擾。可是我有一位年輕的同事,家住
                   善導寺,通常也搭板南線上班,捷運停駛後剎時不知所措。她急著問我們大家
                   以後她上班怎麼到公司,我們都說『搭公車啊!』忠孝東路上從來都有那麼多
                   線的公車。可是她是真的不會搭、一點概念都沒有…臺北市有了捷運之後,改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