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18
14 李安如 文化親密與城市認同—全球體系下的臺北捷運
中最令人注意的當屬捷運車站裡的垃圾桶,據傳聞每個高達新臺幣 2 萬 8 千元,真實與否 ,
這是個只要在 1990 年代早期在臺灣居住的臺灣或外國人、提到捷運就會拿出來談的例子。
安全是另一個議題。在木柵線未開通前兩年,民眾對捷運發生的火災、三起爆胎與脫軌
事件感到不安,對於高架站木柵線帽梁裂痕更感到氣憤。最後,採取檢驗的方式,評估這項
計畫是否該繼續下去。結果,超過 100 項的改善與補強工作需完成。改善之後,木柵線終於
在 1996 年春天開始營運,比臺北捷運局原先預定的 1992 年晚了四年。為了吸引臺北居民,
臺北捷運公司提供免費試乘服務,但是起初一般民眾還是興趣缺缺。《臺灣光華》雜誌的記
者報導一段當時她聽到的對話(李光真 1996):
「從今天開始,每次你搭捷運的時候將有機會獲得新臺幣 120 萬元!」一位男
性模仿廣告說道。「真的嗎?捷運提供獎品嗎?」他的女性同事天真地問道,
沒有注意到他話中的挖苦。他回答道:「沒有,如果有意外事件發生,那是捷
運的保險理賠金額!」話一說完,電梯中響起眾人的爆笑聲。
木柵線於 1996 年 3 月 28 日通車開始營運,在通車前 2 月 27 日至 3 月 25 日開放四週
免費試乘,並採取四階段逐步增加試乘時段進行。第一週 10:00 ~ 14:00,第二週 08:
00 ~ 16:00,第三週 07:00 ~ 19:00,第四週 06:00 ~ 22:00,共計有 184 萬人次搭乘。
臺北捷運除試圖以改善的能力重獲市民對捷運的信賴外,更重要的是,臺北捷運局的工程師
從木柵線的工程中獲得經驗,有助於其他路線的興建。
三、訓練、與有紀律的乘客
因為臺北居民根深蒂固的懷疑態度,臺北捷運局及臺北捷運公司花很多時間向大眾溝通
說明。臺北捷運「大眾服務中心」是政府部門第一次為個別居民回答問題的相關單位;臺北
捷運也是第一個舉辦民眾說明會的公共建設。臺北捷運公司的員工也致力教導乘客「得體
的」捷運行為與禮儀。木柵線完工的前幾年,臺北居民從報紙上得知搭乘捷運應遵守的規矩。
木柵線免費試乘期間,乘客親身體驗臺北最新的大眾運輸系統,按照指示在購票機前購買車
票、在票閘前刷卡、跟從月臺上的指示、在月臺上安全的位置等候,以及進車廂時排隊進入。
不久之後,捷運站內幾乎每個電扶梯都佈滿標誌,以提醒旅客應站在右側,將左側淨空,讓
趕時間的旅客通行。旅客可以沿著月臺上的指示線等候、有秩序地上車。另外,為了保持環
境整潔,乘客禁止在捷運車廂內吐痰、吸煙、飲食、嚼食口香糖或檳榔。同時,立法院通過
「大眾捷運法」,提供臺北捷運公司規範的法源基礎。擴音器也不斷向乘客廣播訊息及警告。
這些規定實施之後的幾個月,可以見到臺北捷運公司的員工指引乘客並導正違規行為。
最初,他們的任務並不簡單。雖然媒體宣傳持續佔據電視與報紙版面,許多乘客仍然不遵守
規矩,特別是當他們認為捷運工作人員沒有注意的時候。因此,臺北捷運公司加強管制,不
僅增加更多現場工作人員、提高罰款金額並設置監視器。違規者通常當場被糾正。當時還在
就讀大學的一位女性回憶當時的情形:「有時候,當捷運正行駛時,突然傳來駕駛從對講機
的警告:『幾號車廂內的小姐,請放下你手邊的食物。』他們怎麼會知道誰在幾號車廂內吃
東西呢?這實在是太丟臉了!」臺北捷運公司亦得到教育部的支持,鼓勵臺北市及其他地區
的學校,將捷運禮儀當成公民教育計畫的一部份。
這些努力最後沒有白費,違規的數量逐漸下降。於 1996 年 3 月至 2002 年初期間,臺北
捷運公司共發出 1 萬 1 千張罰單,但從 2002 年起,違規罰款的例子銳減。到了 2003 年,捷
運公司全年開出的罰單少於 1000 張。結果,乘客也樂見乾淨的捷運站空間。另一個行為上
明顯的改變發生在電扶梯,無論如何擁擠,乘客會自動移到右側以淨空左側通道。當筆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