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捷運技術 第46期
P. 80

74                        鄭國雄、陳誠源  捷運噪音及減噪相關管制與技術深耕






                                                      一、前言


                 捷運系統具備快速、便捷、舒適等優點,為近代低碳載具的代表作之一,惟其存在的噪
            音若未適切妥處,一旦演變成噪音公害,將成為沿線居民揮之不去的夢魘。民國85捷運木柵
            線、86年捷運淡水線相繼通車,開啟臺北都會區交通新紀元,同時也考驗環保與捷運之間,
            相互在對立中各自努力發展與深耕的年代,共同期許以縮短政府與民眾在噪音議題上的鴻
            溝。其後,十多年來陸續通車的捷運路線均在地面以下,前述噪音問題未再進一步發酵,但
            地下段振動問題則逐漸浮上檯面。雖然,環保署迄今遲未針對振動或振動衍生的結構噪音訂

            定管制標準,但本局在與民眾長期互動的基礎下,經由99年蘆洲線通車驗證結果,浮動式道
            床軌道應足以處理捷運行駛所產生的振動對鄰近建物的影響。後續捷運在噪音振動領域的發
            展上,將專注於電聯車行駛之噪音處理,可預期所面對的問題,將更為嚴苛。
                 在捷運規劃之前,都市往往早已成型,為牽就於現地發展,首先面臨到道路寬度不足與
            接續道路轉折過巨,為避免拆除或穿越鄰近建物,迫使捷運路線採取小彎道、急曲線、陡
            坡、小號道岔、頻剎車等不利條件進行規劃設計,所衍生出的噪音問題,亟需減噪技術的強
            化。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以下簡稱本局)形塑三階段路網圖中,目前第二階段執行路線

            如環狀線(第一階段)、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工程),以及第三階段規劃中路線,
            無可避免需採取50m以下小轉彎半徑和5%以上大坡度,這些路線若採用了鋼軌鋼輪系統,未
            來營運將會面臨嚴厲考驗。因此,捷運規劃建設階段須妥為因應處理,避免衍生造成環境公
            害,積發民怨。
                 環保署在99年1月21日頒布『陸上運輸系統管制標準』,針對捷運行駛的噪音作完整的
            規範,彌補之前『環境音量標準』的不足,同時呼應外界殷切的要求,新增最大音量之管制
            標準。惟民眾心中衡量的標準,即不是環保署所訂的噪音管制標準,亦非工程界引用的設計
            準則,民眾一旦能明顯分辨出捷運行駛的聲音,就直覺認定捷運噪音太大,而提出陳情或表
            達不滿。面對此種強烈主觀意識的標準,惟有在符合環保法規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減噪措

            施,讓民眾充分感受到系統進步與改善的誠意。
                 民眾環保意識高漲的今天,國內公共工程環評審查日趨嚴謹。國內過去由海洋大學許榮
            均教授針對捷運、台鐵、和高鐵有關軌道振動與噪音方面進行相當完整的研究。本局在99年
            針對日本、德國及義大利之車輪製造商與國外捷運系統,採用減振車輪設計之情形與降低噪
            音之成效,派員出國考察了解,俾便現行契約的執行及未來路線相關契約的修訂。本文將從
            貫穿捷運噪音與環保法規,探討各項主動與被動減噪措施,在兼顧環保與經濟的原則下,試
            圖提出較佳減噪方案。



                                                   二、捷運噪音


                 行銷是最佳政策管理的平台,成功行銷的思維在於以顧客導向。負面用辭的捷運噪音,
            代表著顧客存有不滿意度,問題是顧客是誰?不滿意是什麼?
                 乘客搭乘捷運,抱怨車廂噪音太大;沿線居民,為捷運行駛產生的噪音感到不滿;駕駛
            員執勤期間,無法忍受駕駛室高分貝的環境。不同的顧客,關注的捷運噪音項目並不相同,
            所採取的有效減噪措施亦互異。在探討減噪措施之前,有必要對捷運噪音源予以分類說明。

            另外,後續探討的減噪措施,幾乎是因應列車行駛產生的輪軌噪音而發展,因此,了解輪軌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