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捷運技術 第45期
P. 186

1
                                                 2
              178                  蘇重威    陳世任   環狀線DF112標高架車站建築設計理念


                                                      一、前言



                   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路線,以臺北盆地西南區的7條捷運路線(含機場捷運),
              連結新北市各區域,透過大眾交通建設,創造城市新意象,並希望每一位旅客充份感受
              到無隙縫轉乘的流動感,縮短原有對於城市的疏離及陌生,而能自在優遊於城市的不同

              場域。臺北捷運環狀線為中運量高架捷運,最大的利基在於提供旅客更多接近自然的體
              驗,以過去的經驗為本,確保未來的設計可以通透、精細、多陽光、少炫光等較佳的景
              觀適宜性(Amenity)。在此前提之下,將捷運整體建設視為城市中的大型視覺作品,以
              全貌性(Holistic Design)的設計手法,從車體及車廂設計著手,使之成為流動的藝術作

              品,並整合土木建設、系統標示、景觀、燈光、公共家具、建築造型及捷運藝術等,讓
              捷運設施作為城市行銷的最佳利器。關於環狀線全貌主題,以「流水行雲.龍騰千里」
              為概念,一方面描述環狀線跨越河川,高架於城市上空的特色;另一方面,彰顯了捷運
              交通的流動感,使乘客能夠自在逍遙地移動於城市之中,體驗不同場域、文化的氛圍。

              這般理念將會具體落實在高架捷運設施的減量,以及減少壓迫感的環境意識下,創造旅
              程的清明意境。


                                           二、基地環境與車站型態



                   DF112標路線範圍除板新站外,其餘車站均位於新北市中和區,中和與永和常合稱
              為中永和或雙和地區。中永和位於臺北盆地西南隅,臺北市的西南方,東端隔新店溪與

              臺北市景美區相鄰,東南依橫路里鹿寮山地與新店區交界,西與土城區、板橋區交界,
              北端隔新店溪與臺北市萬華區相望,因為此地域關係,而成為臺北市的衛星都市,境內
              居住大量通勤人口,是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高達3萬人左右。

                   中和地區早期以以農,礦業為主,1950年代因大量軍、公、教人員遷入,人口急速
              增加,逐漸發展成為臺北市的住宅區。以國道三號中和交流道附近為主要聚集地,近期
              開始發展高科技產業與金融業進駐,其餘大部分地區則以商業、服務業為大宗。由於人

              口稠密,因此區域內的喧囂街市、商店市集、夜市等成為顯而易見的地方特色。近
              年來更有泰越等其他民族族群的遷入,各自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街巷,而更添多元
              文化氣息。

                   本計畫路線前半段計畫里程9k+500以前約有1.9公里與八里-新店高架道路共線,必
              須在現有高架橋上方建構高度高於地面20m以上之「高架橋梁及Y9、Y10車站」;而本

              計畫路線後半段路線所在之道路寬度狹窄,如景平路及中山路約24m寬、板南路約20m寬
              等,且道路上交通繁忙、路面下管線密佈。由於人口密集道路狹窄,捷運車站對現有都
              市環境與景觀造成非常大的衝擊,車站的設計亦需將外在環境做整體之考量與解決,故

              將位於狹窄道路處車站改採疊式月台設計,以縮減車站量體,減低都市景觀衝擊。相關
              車站形式如表1所示。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