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3 - 捷運技術 第39期
P. 243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39期 97年8月                                         237





            及體魄將難以勝任。軌道專業廠商除考量時程控管外,各工班之養成及流動性低才是現場
            工進控管之保證。本工程軌道專業分包商卻打破慣例,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次完全聘用本國勞
            工;但所擔心的人員高流動率問題接踵而至,使得混凝土基座(plinth)施作工率初期難以達到
            高峰。

                 在進行混凝土基座(Plinth)施工規劃時,亦針對以往傳統
            工法上,無論使用真基鈑或假基鈑會面臨之缺點:(一)使用
            數次之後會有損壞的情形。(二)重量相當重,不易搬運。(三)
            在澆置混凝土後,不易清理。(四)樣鈑上不可打孔,會增加

            基鈑承載面的氣孔數量。本軌道專業分包商為了克服以上的
            缺點,特別改良假基鈑型式,改良後之假基鈑有重量輕、容
            易搬運、容易清理、樣鈑上可打孔,減少基鈑承載面的氣孔
                                                                              圖5   施築混凝土基座所使用
            數量等優點(圖5)。                                                            之假基鈑型式



                                                  四、 施工界面


                 在土建標將施作區域陸續交由軌道標進場後,就軌道標觀點考量,工程界面可概分設計
            及施工兩階段【臺北市捷運工程局,2006】。在設計階段,主要先就土建標提供之平面、高
            程控制點進行整合平差,再就軌床施作範圍內之土建結構進行淨空量測分析,其目的在確認
            自土建標所辦理之施作場地交接的狀況可符合軌道設計要求,並須檢核地下段之結構(仰拱

            完成面高程、排水陰井或排水路徑、截水溝、電纜引上管位置、結構伸縮縫、全斷面永久防
            洪隔艙設施、站區月台),以作為混凝土基座與特殊軌混凝土版配置設計;在施工階段常需
            面對的界面處理有:(1) 道釘孔深度不足。(2) 施工場地滲水或排水堵塞導致積水。(3) 背景
            照明及施工用水提供。(4) 灌漿孔及接管。(5) 吊運機具、材料所需之工作井。

                 本標段進場後遭遇之界面問題綜整如下:
            (一) 線形問題
            1.  昆陽站與南港站之軌道設計面因施工時間不同,經由已通車路段(BL16)之高程控制點至
               BL17站土建標施工用之高程控制點連測後,發現兩者界面間存有高程系統誤差達約6公

               分。同時在土建標業已完成仰拱面施築工程之情況下,為考量BL17站與通車路段軌道線
               形銜接之問題,故進行界面間高程控制點整合平差作業,逕行修訂BL16至BL17之垂直線
               形;另檢核土建標隧道淨空時,發現下行隧道里程0K+250~0K+390處,實測隧道中心與設
               計隧道中心偏差超過契約規範值10公分,因該段線形涵蓋緩和及圓曲線,部份區域已侵入

               人行走道之淨空包絡線,惟有修改平面線形方可避免淨空不足之問題。故綜整前述兩線形
               問題,進行第一次軌道線形調整。
            2.  依前述之定線資料於96年8月間進行下行隧道混凝土基座之施築,然土建廠商於96年10月
               間完成永久防洪隔艙閘門底部基礎時,因施工界面未善盡整合及協調,造成閘門基礎高過

               前述定線之軌頂10mm;另於96年10月底進場檢核土建標站體月台邊緣結構完成面時,發
               現其施作高程比前述定線之軌頂高過11mm至18mm,此高程疑義,經與土建標開會討論
               後,仍需依土建已完成之結構物高程進行第二次軌道線形調整。惟土建標月台地坪裝修尚
               未完成, 軌道施作應依核定之最終線形,透過界面協調機制控管兩標後續施工結構完成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