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捷運技術 第32期
P. 178
168 陸立德 洪福勝 卓文成 TransCAD 應用於臺北都會區捷運路網規劃之芻議
一、前言
捷運系統路網規劃的基礎立基於良好的運量預測作業,透過對現況趨勢之掌握,預測未
來新建捷運路線之運量及整體運輸市場重分配結果,作為捷運路線規劃之決策依據,然如何
推估未來旅次成長量?如何就所推估之整體旅次需求導出新路網引進所能吸引搭乘之旅次
量?事實上,在理論的基礎下已發展出多套實務之應用軟體,亦隨著電腦設備之不斷更新,
使複雜地運輸旅次行為計算過程得以愈加精確與快速,捷運工程局綜合規劃處早期在總顧問
的協助之下,引進國外技術成熟的運輸需求預測應用軟體,並加入臺北都會區交通特性的本
土化考量,研究整合出一套適用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規劃應用之模式,稱之為臺北模式
(TRTS),包括 70 年建立 TRTS-I 模式,75 年更新建立 TRTS-II 模式,其後,總顧問合約結
束,綜合規劃處同仁確實地技術移轉,並於 82 年自行配合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進行之大規模戶
口及旅次調查資料,重新校估驗證應用模式,建立 TRTS-III 模式,使捷運路網運量預測作業
得以掌握最新的發展趨勢,由於 TRTS-III 模式必須在 DOS 系統環境下操作應用,隨著電腦
設備之日新月異,發展快速,未來 DOS 系統環境恐將全面被 WINDOWS 系統環境所取代,
導致本局所使用之運輸需求預測分析應用模式難以擴充與維護,另一方面,目前國內外實際
應用中之運輸需求預測分析模式亦不斷改進,技術越見成熟,亦多朝向在 WINDOWS 系統環
境下建立模式,同時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在 90 年曾針對臺北都會區進行一次交通旅次家戶訪問
調查,正是更新本局運輸需求預測分析模式之契機,於是展開相關模式研選作業,最後評選
採用 TransCAD 運輸需求預測分析模式,在 WINDOWS 系統環境下操作,透過規劃作業輸出
入資料庫與圖形展示結合,將輸出結果快速且清楚地展現。
二、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運輸規劃軟體之演進
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運輸規劃軟體,其理論基礎係建構於程序性總計需求模式,假設運
輸行為的決策過程可分成幾個連續步驟;即旅次產生者先考慮到此行的目的(如工作、購物、
娛樂等),然後再依次考慮目的地使用的運輸工具,行駛路線等。因此,運輸需求模式的建立
順序分為「旅次發生」、「旅次分佈」、「運具分配」與「路網指派」等四個步驟,這四大步驟
各有其理論基礎,所謂的運輸規劃應用軟體,則是將依據理論推衍出之數學模式,以程式語
言架構應用軟體,供實務預測分析作業應用。
2.1 臺北捷運運輸需求預測模式之發展沿革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的規劃源自民國 64 年交通部統籌辦理之「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
系統初步規劃」,後於民國 70 年,委託英國大眾捷運顧問工程司(BMTC)協同中華顧問工程司
(CECI)進行進一步之可行性研究,此時並建立臺北捷運運輸需求預測模式(TRTS-I 模式)最初
雛型,此後即應用於捷運規劃作業上,並不斷檢討更新。民國 76 年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成
立,轉委託美國捷運顧問工程司(ATC)繼續進行捷運建設規劃,當時即以原模式為基礎,針對
臺北運輸特性並引進新的預測技術,重新檢討更新為 TRTS-Ⅱ模式。
雖然,TRTS-Ⅱ模式歷經數次修正改善,然皆受限資料取得而無法全面更新。且依國外
之經驗,運輸需求模式至少每 10 年須全面檢討更新一次,以配合都市實際發展趨勢,再加以
交通部運輸計劃研究所民國 80 年於台北都會區進行 10 年一度大規模之家戶訪問調查,路邊
訪問調查,周界及屏柵線流量等調查。在資料來源無虞情況,復加以本局積多年規劃經驗,
有能力自行檢討更新、改善,乃於民國 81 年起重新針對台北都會區社經、旅運特性,引進較
新規劃技術,建立第三代台北都會區運輸需求預測模式(TRTS-Ⅲ模式)。
臺北捷運運輸需求預測模式所採用之應用軟體,係針對臺北都會區運輸規劃需要,並參
酌相關軟體特性,由下列 3 大軟體整合而成。經多年應用與修正,配合臺北都會區之旅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