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捷運技術 第32期
P. 175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 32 期 94 年 2 月 165
的開始」,本文分別從 e 化過程、e 化管理、及後續調整等提出分享心得與檢討。
4.1 e化過程
藉由 e 化將稽查/查驗流程自動化,以節省相關作業時間及人力,一直是品保作業單位(品
保處)期望的目標,一路走來,正因始終體認 e 化管理之重要性,故必須充分提出並整合稽查
/查驗作業需求,並於適當時機請資訊部門(技術處)協助開發,從系統規劃、分析設計與測試
過程,亦須與程式設計者密切溝通,才能發展出適合(合用)之應用系統。
4.2 e化管理
「品質稽查/查驗管理系統」於 93 年 6 月起上線使用,代表品質稽查/查驗 e 化管理的開
始,雖然上線前辦理系統說明及訓練,初期難免面臨操作生澀的窘境,實務之稽查/查驗作業
一時之間完全融入於 e 化流程,畢竟仍需一段磨合期,如何縮短磨合期成為初期面對之課題。
試想,當程式設計者面對多位操作者不同意見時,程式設計者產生的困擾可想而知,故需求
單位必須綜整不同意見後再反映至程式設計者,以正確掌握程式修訂之方向。此外,論及操
作之生疏度,莫過於受稽/查單位,因其涉及甚多單位,上線初期仍需多次宣導,稽查/查驗單
位每次於進行查證作業時即與受稽/查單位溝通說明,倒是不錯的方式。
「品質稽查/查驗管理系統」操作使用一段時間後,多數操作者似乎還體驗不出系統所帶
來的效益,其實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稽查/查驗報告除格式架構統一外,亦便利上線查詢,
所有稽查/查驗結果之缺失項目皆進電腦管控,強化了追蹤列管機制,更明顯的是,已經不用
同時調閱大量之稽查/查驗書面報告且逐一統計,因程式設計已要求稽查/查驗組長於填寫報告
之同時,做好稽查/查驗缺失之歸類,避免事後浪費更多的時間進行統計分析,綜整而言,這
是「好的開始」。
4.3 未來發展
應用系統軟體之開發,不太可能一次就把所有實務作業需求皆納入設計當中,想必是不
斷的修訂或新增功能,目前設計之「品質稽查/查驗管理系統」,由前述 3.1 系統範圍不難發現,
僅涵蓋局品保作業單位(品保處)之稽查/查驗作業,並未包含其他單位執行之稽查/查驗或查核
作業(例如局土建處、工管處分別對設計及施工之查核、各工程處執行之稽查/查驗),因業務
性質不同,整合的難度頗高。
隨著科技的發達,網際網路環境發展漸趨完善,許多文件的產生都以電子媒體檔案型式
製作,並透過網路在單位或個人間相互傳遞,然而由 3.1.1/3.1.2 品質稽查/查驗流程顯示,目
前稽查/查驗報告及缺失結案皆仍透過書面簽核與通知,或許受限於現行公務機關行政要求,
往後應可適度調整突破而以電子簽章取代,另增加施工查驗相片上傳及管理功能、透過入口
網站或電子郵件達到主動通知功能等皆可納入考量。
「品質稽查/查驗管理系統」明顯節省了資料統計時間,然欲將多樣化之品質統計分析手
法設計於系統當中,恐怕又是一項難題,需求往往隨時空及管理者方向轉變,系統常常得被
動式的跟著調整,故初期設計將稽查/查驗抽樣數、缺失數、缺失率等數據量化納入統計,並
由系統產生統計報表,資料匯出後以其他軟體加工製作統計圖等相關分析資料,未來如有較
固定之分析模式,可考量增強稽查/查驗分類統計及圖表繪製功能,日後應用系統資料庫長期
累積大量稽查/查驗結果資訊,亦可增加各式統計彙整功能,應於程式設計時加以考量,目前
已對稽查/查驗內容屬性作分類,例如施工標品質查驗依其施工階段不同,查驗作業屬性分為
連續壁、連續壁、基樁、地盤處理、潛盾隧道、高架結構、鋼構、建築裝修等類別,可以就
各類別做初步資料整理分析,供各單位(如監造工務所)參考使用於工地檢查標準,日後可進
一步做各類定性與定量分析以供各管理階層做決策、執行及推動等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