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34 捷運高架車站建築造型設計
P. 41

第二章 淡水線高架站-承襲歷史傳統的語彙以新材料新工法展現的建築




























                               圖 2-1-2 左圖為唭哩岸站為 2 層建築型、右圖中運量車站道路中的站體





                 2.1.3.3 沿線觀光遊憩資源豐富
                     台鐵北淡線之路廊提供早期通勤方便性,加以自然生態景觀多元,使沿線土地的開發甚
                 早、人文鼎盛,觀光景點焉然成形,也因此有優越的設計條件讓淡水線高架段滿具有高價值

                 的文物,包括劍潭站、北投站及綿延約 6.5km 長之線形公園,路幅寬廣因捷運路軌採高架型
                 式,使站與站間之用地成為新生地,考量地處臺北市郊區並且鄰近多處休閒觀光資源,如北

                 投溫泉、故宮博物館、士林夜市、圓山、美術館等,故主要以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為主,並
                 輔以植栽綠化,以提供居民休閒活動場所;臨接道路兩側提供 1.5m 寬之人行道,並栽植開
                 花性或葉色多變化之灌木搭配喬木以減輕高架結構體之視覺衝擊,基地內部綠地則以 1.5m

                 寬之散步道及 2.5m 寬之腳踏車道串連其間,並設有腳踏車架方便停放,部分路段並將步道
                 放大形成小廣場或休息區,塑造低維護及自然的都會公園,長約 5.7km 自行車系統成為臺北
                 市河濱腳踏車道之一。[4]

                     淡水線雖然沿用舊台鐵用地,但車站型式因為經過地區之環境需求變化而分為三種型
                 式,即市中心穿越密集之老舊住宅區,如臺北車站、雙連、民權西路等,考量避免增加都市
                 景觀之複雜性,所以採地下車站,至於都心周邊地區如劍潭、士林、北投等地區,則考慮節

                 省建造經費等因素,且在不妨礙地面交通暢流之原則下而採用高架車站,另外靠近郊區如關
                 渡、竹圍、紅樹林等地區,路線與重要交通幹道平行,且沿著淡水河景觀帶,在不影響交通

                 動線兼顧風景之前題下,採用造價最經濟之地面車站,但終點淡水車站當時考慮未來延至淡
                 水新市鎮 [5]。



                 第二節 工程與設計小檔案


                     淡水線工程含土木建築、軌道、標誌、車站設施裝備、水電、環境控制、景觀植裁及零
                 星工程等多項工程標一併推動整合完成,本章僅簡介車站土建之設計及施工分標情形。






                                                                                                            21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