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34 捷運高架車站建築造型設計
P. 40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 二 ) 應建立一種簡單而合乎邏輯並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設計,其設計要素可適用於所
有車站,以造成一種清晰的捷運形象,並且每一車站均應各具特色。
( 三 ) 車站應重視其與四周環境之整合,使其成為四鄰之焦點以強化民眾的認同感,其
設計應對周遭建築具催化作用,不但可提高周圍建築之水準,並反應臺北的地域
性格。
( 四 ) 捷運車站應創造出至少在 50 年後都不致失色的現代化設計,使車站歷久彌新,務
必排除俗套的陳腐設計觀念。
( 五 ) 建築造型應闡明當代對傳統中國建築的認同感,必須以謹慎的研究、探討,不論
在比例、個部、材料及結構上都要避免落入虛浮裝飾的形象,而要以現代的材料、
科技和施工方法來表達中國傳統建築的內涵及風貌。
二、民國 76 年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成立後
當年 7 月時由捷運局邀請國內知名建築、藝術、民俗專家學者召開了「界定大臺北都會
區捷運系統建築風格」研討會獲致以下結論:
( 一 ) 未來的捷運車站設計以追求現代化的中國意境為目標,而非著重大而無當的造
型上。
( 二 ) 在色調上宜採高雅,而避免金碧輝煌的顏色。
( 三 ) 重視捷運系統本身功能的發揮。
( 四 ) 在造型上以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為原則,基本上有一因循的指導原則,但仍須著
重與周圍環境之協調配合。
根據以上結論,設計團隊即積極展開淡水線高架、地面車站之基本設計修正及細部設
計,並於同年 11 月舉辦第 1 次「車站建築設計評鑑」邀請相同的專家學者就已完成之車站
設計進行評鑑,終於獲得大多數與會人員之肯定 [3]。「現代傳統建築」語彙一直是當時建
築界追求之最高境界,除作為淡水線車站建築造型基本理念外,並且後續之新店線、中和線
及板南線車站出入口造型亦受此原則發展設計。
2.1.3.2 用地面積足夠容納完整車站設施
捷運車站建築必須滿足捷運營運及系統功能,包括機房區、職員區、公共區等空間,規
劃為川堂層、月臺層及出入口等,淡水線係為高運量系統,月臺長度為 141m、島式月臺加
以上、下行軌道所需結構寬度至少為 16.3m,其量體大於中運量文湖線及環狀線系統所需量
體,若使用道路設置高運量高架車將造成都市視覺極大的壓迫感,依前述淡水線用地係沿用
大部分台鐵北淡支線用地,其土地寬度約為 10 至 30m,除可滿足高架車站所需外,亦可容
納完整車站設施,即川堂層及出入口設於地面層、月臺層則設於二層,形成 2 層樓型式之車
站建築,而中運量文湖線及環狀線系統為側式月臺層以橋式結構落柱於道路中心,川堂層及
出入口容納於道路兩側建築基地內一併開發之大樓內,中間以空橋連結之建築方式,淡水線
高架車站型式則顯為傳統建築方式(如圖 2-1-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