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34 捷運高架車站建築造型設計
P. 39

第二章 淡水線高架站-承襲歷史傳統的語彙以新材料新工法展現的建築





                     ( 一 )  變更淡水都市計畫(部分工業區、商業區、道路用地及鐵路用地為捷運系統用地)

                           案,變更內容為配合捷運淡水線淡水站之設施需求,變更淡水鎮原台鐵淡水站附
                           近之都市計畫為捷運系統用地。

                     ( 二 )  變更淡水都市計畫(部分港埠區為捷運系統用地)案,以改善淡水站靠淡水河側
                           之景觀,將部分港埠區變更為捷運系統用地設置河岸遊憩景觀設施。
                     由於規劃階段即預估高架之路線段結構寬度需 8.8m、高架車站站體寬度為 16.3m[2],而

                 原北淡線鐵路用地沿線寬度約 10 至 30m 之帶狀用地,因此淡水線捷運高架車站造型有較優
                 的地利條件可以發揮。


























                                       圖 2-1-1 臺鐵北淡支線之北投站及新北投站舊址照片



                 2.1.3 設計背景及考量因素

                 2.1.3.1 設計構想早於捷運局成立之前

                 一、民國 74 年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成立前

                     捷運系統之規劃係由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委託英國顧問公司辦理,其中有關車站之建築設
                 計係由組成聯合顧問成員之一英國 DRU(Design Research Unit)公司及其本地協同顧問:中
                 華顧問工程司建築部人員共同執行。因 DRU 公司負責香港捷運車站設計,純以機能取向,

                 並以工業設計之處理方式至為簡潔。為免臺北捷運車站為僅具交通功能之結構體,加以當時
                 臺灣本土文化意識之抬頭,以及配合全球後現代(Post Modern)建築潮流,於是負責車站設
                 計之全體成員均形成共識:「臺北的捷運車站必須充分顯現當地文化特色,並冀望以新技術

                 賦予中國建築新生命」。民國 75 年臺北市政府成立捷運工程籌備處時期,外籍顧問改由美
                 國捷運公司(ATC)擔任,並網羅中華顧問、中興顧問及沈租海建築師事務所人員共計 40

                 餘人,研擬了具體之設計草案及以下之設計目標:
                     ( 一 )  車站設計應有櫥窗作用,它可向世界傳達及表現我國經濟進步、技術先進的印象,
                           並進而提高我國的科技水準、灌輸新的交通觀念,改善社會經濟結構、提昇建築

                           設計水準。


                                                                                                            19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