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8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15 捷運工程施工管理實務
P. 308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計畫之鐵路電氣化為最新軌道工程,相較於歐美先進國家,我們的軌道工程技術發展及應用

            均屬起步較晚的國家。因此,捷運發展之初從人力、經驗而言,不管是規劃設計、施工管理、
            營運服務或是實際從事施工的廠商均明顯不足,有賴國外之顧問及廠商提供技術與經驗。且

            捷運建設屬於科技系統整合性較高又有延續性之公共工程建設,急需建立本土化及自主性之
            技術與人力資源,因此在發包策略上自然希望採用專業分工較細之分標方式招標施工,藉以
            扶植國內捷運相關廠商之施工與管理技術。

                 然而由於施工管理及系統整合經驗較為不足,確實面臨許多廠商因工期較長,界面協調
            經驗欠缺,發生廠商經營不善倒閉被迫重新招標之情形,也面臨廠商工期展延及求償之情
            形。但是國內廠商有確實累積許多豐富的捷運施工經驗,例如品質管理意識提昇及安全衛

            生機制的建立,又如潛盾隧道施工技術的建立等。從施工環境而言,早期捷運施工時,都市
            人口密集,道路交通路網平面化而非立體化,因此道路交通負荷量較高,民眾使用大眾化交
            通工具較私有化交通工具為少,交通維持計畫執行困難度高。民眾對捷運建設認知不足,界

            面協調爭議不斷,敦親睦鄰工作不易執行。隨著捷運建設路網之完成,上述問題逐漸獲得改
            善,民眾意見表達與溝通管道多元化,捷運建設施工更獲得市民肯定與信賴。然而民眾也因

            為環境保護意識日漸重視因此對於廢棄土運送與處理、空氣污染管制措施、噪音振動防治與
            管制、施工逕流廢水處理與管制、交通維持、防洪防汛作業均極為關切,相對而言對於施工
            單位產生很大壓力,促使施工單位重視且更落實相關作業要求與尋求更佳之技術對策。

            二、技術與經驗之成長

                 早期臺北捷運施工,均有賴來自世界相關國家之技術顧問團隊協助指導與參與。惟儘管
            再多的顧問技術指導,終需歷經施工現實條件考驗方能成長,從第一條木柵線開始面臨帽樑
            裂縫問題,引發是否能安全營運,是否需重新打掉重建等爭議性頗高之議題。廠商提供之電

            聯車於測試中發生兩次爆胎即所謂的火燒車事件,最終導致廠商撤離工地,最後經由工程體
            檢程序,確認瑕疵經改善後才通車營運。
                 淡水線則歷經軌道基鈑剝離案之爭議及電聯車發生測試時出軌意外事件,引起電聯車廠

            商質疑安全性拒絕動態測試,最後經由增加小壓鈑改善及調整測試作業權責後化解爭議順利
            完成測試。板橋線穿越淡水河域發生潛盾機沉陷,搶救過程又發生勞工潛水夫病職災求償事
            件,進而促使本局將壓氣工法自規範中予以廢止;直到 92 年時板橋線第二階段發生潛盾隧

            道環片漏水的意外事故,才再度被運用於災變搶救作業。然而歷經多年之歷練與捷運建設之
            洗禮以後,本局不但已擺脫依賴總顧問技術協助之需求,而且已成為目前為國內唯一具有規

            劃、設計、施工、系統整合等完整經驗之捷運工程團隊,藉由知識管理理念之推動,規劃「專
            業人員訓練」制度,有系統的將各捷運系統技術資料、實作經驗分門別類,藉由教材撰寫、
            訓練過程,建立專業知識/人才資料庫。為了有效管理捷運技術文件,特別建立「計畫文件













                                                          294                                                                                                                     295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