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1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15 捷運工程施工管理實務
P. 301

第十章 爭議處理





                 調解解決民事爭議之案件數目有下降之趨勢。調解具有低成本,維持當事人和諧之優點,如
                 能以調解解決工程契約爭議,將有助於工程推動;有鑑於此,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於 85

                 年 11 月報院成立公共工程爭議處理委員會,訂頒「處理公共工程爭議暫行作業要點」,其

                 目的在消除政府機關承辦人員保守心態,免除圖利疑慮,加速解決爭議,使工程得以順利推
                 動;該作業要點規定廠商得就招標爭議(要點第四條第一項)及契約爭議(要點第十條第一
                 項)向爭議處理委員會提出申請,但契約爭議尚需經對造當事人同意。上述調處制度施行後

                 頗受歡迎;其後政府採購法立法時,將調處更名為調解,並進一步規定,履約爭議屬廠商申
                 請調解者,機關不得拒絕(政府採購法第八十五條之一第二項參照)。政府採購法於 88 年
                 5 月 27 日施行,以調解解決公共工程契約爭議,依法有據,工程會於 88 年 4 月 30 日頒布「採

                 購申訴審議規則」及 91 年 9 月 4 日頒布「採購履約爭議調解規則」,爭議調解之規則設立
                 完成;而政府採購法的調解具有較佳公信力及低成本的優點,頗受廠商及機關歡迎,臺北市
                 政府於 90 年 1 月 1 日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至 108 年止共計受理採購申訴案件 892 件、履

                 約爭議案件 1881 件,已成為工程爭議處理重要方式之一。
                 二、調解制度之優缺點

                     一般而言,調解具有低成本及快速解決爭議優點;政府採購法的調解有較佳公信力,可
                 謂優良爭議解決制度;但仍有以下缺點:

                     ( 一 )  調解適合雙方均有退讓空間的爭議,若已知差距甚大或屬法律或契約解釋的原則
                           性爭議,則未必可以調解解決,因此應用上有限制。

                     ( 二 )  調解人進行調解時,注重雙方有無均可接受的方案,至於法律上依據及正確價值
                           判斷為何,並非重點,因而調解無助於解決契約爭議法理的演進及探求。
                     ( 三 )  調解結果並無拘束力,若一方堅持不同意調解方案,則可能勞而無功,更增費用

                           及時間。然為加速爭議處理,政府採購法第八十五條之一,亦規定,其因機關不
                           同意致調解不成立者,廠商提付仲裁機關不得拒絕。

                 10.2.3 仲裁


                 一、仲裁制度之引進及應用概況
                     仲裁制度引進之初係以公斷為名,早於民國 10 年即訂頒「民事公斷暫行條例」;民國

                 44 年核准成立「中華民國商務仲裁協會」,惟實際上有關業務甚難推展,已如前述。民國
                 50 年訂頒「商務仲裁條例」,62 年訂頒「商務仲裁協會組織及仲裁費用規則」,我國仲裁

                 制度由此確立。於民國 77 年間,國內推動捷運工程建設,鑑於國內從無捷運工程經驗,除
                 開放國外廠商以單獨或共同承攬方式承包工程設計、施工外,亦延聘國外顧問(以美國為主)
                 協助技術審查及研擬契約條款,國外慣用之仲裁條款亦加入契約一般商業條款中,對提高外

                 商進入本國市場意願有正面作用。民國 82 年中運量木柵線系統廠商法商馬特拉公司,主張










                                                           287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