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捷運技術 第60期
P. 73

62                                                                                           63


































 圖 5   圖 6
 C-PSW / CF 3D 示意圖 [1]   C-PSW / CF 接合詳細圖



 (四) 整體牆構件的主要韌性機制  本案於 D1 聯開大樓核心筒配置

 為牆底發展至塑性彎矩強度,  7 道長 12.8 公尺的 C-PSW / CF,
                       圖 7
 而產生非線性變形的塑鉸,  將核心筒鋼柱作為 C-PSW / CF 的  C-PSW / CF 立面詳細圖
 以消散地震能量。  垂直邊界構材,如圖 7 所示,並貫

 (五) 牆構件的韌性需求較集中於  入至塔樓的既有基礎厚板上。
                 (九) 設計規範主要係依據 AISC                        Rainier Square Tower;高度為 530 公
 底部,無法快速擴散至牆體  (七) 塔樓層間變位角得到有效的
                        341-16[1] 及 A I S C  341-          尺的在中國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
 全高,因此必須搭配韌性抗  控制。
                        22[2],包含構件強度檢核、                    然而,國內對 C-PSW / CF 的施工
 彎矩構架(SMRF),以補足  (八) 結構載重集中在核心筒內,
                        接合細部規定及抗震需求與                       經驗甚少,各大鋼構廠均尚未建立
 消能機制,形成二元系統。  有效分散了塔樓底部邊柱的
                        檢核。                                完整且有效的鋼構造施工工法,營
 (六) 牆構件需確實避免鋼板剪力  設計載重,使得塔樓底部外
                      C-PSW / CF 在多個國家均已                   造廠亦缺乏對於 C-PSW / CF 的牆
 降伏作為主控機制,在超高  框鋼柱的載重分配更加均勻,
                 有應用於超高層建築物的實例,如:                          內 SCC 灌漿經驗,因此台北雙星透
 層建築結構分析上需考慮中  從而使得已建成的鋼柱強度
                 高 度 為 260 公 尺 在 美 國 西 雅 圖                 過實體模型試驗(Mock-Up Test)進
 高模態的影響。  驗證得到有效的控制。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