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捷運技術 第60期
P. 111
100 101
參、研究方法 本章節將依捷運電聯車系統、
行車監控系統、供電系統及通訊系
本文研究方法係採用訪談法, 統之順序,分別說明與台北捷運公
以「智慧鐵道」之議題為研究目的, 司實際訪談次數及其對各系統智慧
透過與台北捷運公司訪談,瞭解台 鐵道需求項目,並闡述需求項目之
北捷運公司對於智慧鐵道之需求。 必要性及其便利性,以作為本次精
在規劃前期以電聯車系統、行車監 進規範之基礎。
控系統、供電系統及通訊系統等子 一、電聯車
系統,作為優化規範之主要方向。
現行電聯車設計係以傳送車輛
訪談對象涵蓋台北捷運公司所屬各
重大故障訊息及少數物理量狀態(車
廠、處、維運中心及其專業團隊,
廂溫度、車輛載重及電池殘電量等
藉此,蒐集實務操作中對現行契約 圖 3
資訊)至號誌系統與行控中心為主
規範與設計內容之意見與建議,發 電聯車故障資訊即時傳送與管理系統
軸,圖 3 所示行控中心可掌握車隊
掘現行契約規範不足之處,作為精
調度與車輛健康資訊狀態,而機廠
進現有規範之基礎,表 1 為智慧鐵
調度室(虛線部分)可提供車輛基 本次訪談台北捷運公司北投車 隊管理、零組件壽年估算及智慧維
道捷運系統規範精進計畫各子系統
本資訊,供車輛調度人員參考。 輛處,針對電聯車系統智慧鐵道精 修等方面皆有實質效益。
訪談單位與對象設定表。
進部分,共訪談 2 次,台北捷運公 (二) 標準通訊協定(含傳輸界面)
司提出 4 項需求,分別如下: 及明確封包格式定義
表 1 (一) 提供列車監督資訊系統(TSIS
智慧鐵道捷運系統規範精進計畫各子系統訪談單位與對象設定表 過去由於各車廠網路標準與協
或 TCMS)之原始資料流訊息 定、技術平臺之差異,造成資訊傳
子系統 捷運公司單位 訪談對象
電聯車現行提供車輛健康資訊 遞與擷取時,受封閉式、加密及專
電聯車系統 北投車輛處 車輛處團隊,共 7 位同仁參與訪談。
(含重大故障訊息)及營運相關訊 利技術等限制,以致台北捷運公司
系統處號誌廠 號誌廠團隊,共 3 位同仁參與訪談。
行車監控系統 息傳遞,但列車監督資訊系統仍缺 不易取得各車載子系統內儲資訊,
資訊處數位科技維運中心 數位科技維運中心團隊,共 2 位同仁參與訪談。 乏各車廂中央單元、本地單元及顯 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維修保養時
供電系統 系統處供電廠 供電廠團隊,共 3 位同仁參與訪談。 示單元間之訊息傳遞資料,當瞭解 間,若能在不影響現有系統運作且
通訊系統 系統處通訊廠 通訊廠團隊,共 3 位同仁參與訪談。 電聯車車載相關子系統之內儲資訊、 保障資訊安全條件下,各設備資料
資料流資訊、原始資料及封包格式 傳輸採相同傳輸界面(如網路傳輸
後,對於車輛預防維修與保養、車 界面)並提供相關封包格式及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