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捷運技術 第59期
P. 23
13
減碳、共享經濟⋯⋯等,都建構在 (二) 捷運用地都市計畫變更及取
便利交通的基礎上,於是臺北捷運 得成為推動時程最大的變數,
路網在推動過程中建立以捷運為主 對巨額重大計畫效益造成效
幹、公車為輔、公共自行車為最後 益遞延的衝擊
一哩路的多模聯運、無縫接軌公共 捷運初期路網都市計畫變更由
運輸體系,把臺北便捷交通的架構, 公展到公告實施平均 11.41 個月,到
依照都會區空間與交通走廊特性建 後續路網 23.78 個月,甚至最長需
構妥當,成為臺北 TOD 大眾運輸導 56.5 個月(萬大線第一期),對此
向都市發展的成熟要件,這城市治 重大挑戰經 RCA 檢討根本原因並經
理的轉念,逐步把都市發展、重大 驗回饋修正作法,從都市發展角度
政策與交通建設相互落實整合,並 由市府層級整合市府資源,副市長
建立「都市發展為主、交通捷運為 整合各局處,捷運不再是交通計畫
其衍生」的主從關係,於是臺北在 而是都市再發展的基礎工具及手段,
城市治理與捷運建設進入另個本質 回歸以都市發展為主,交通是衍生
改變的發展階段,除有助捷運系統 手法的主從思維,故交出環狀線南
推 動 的 效 率 與 效 益 外, 從 此 臺 北 北環段之臺北市區段都市計畫變更
TOD1.0 到 2.0、EOD 政策制度陸續 僅 18 個月就完成二級審議公告實施
推出,相關都市更新、通盤檢討、 之成績,較前案萬大線第一期 56.6
臺北捷運公司推動的士林站、劍南 個月大幅改善,克服推動計畫時程
路站 TOD 等個案,與之前僅以捷運 延遞有助益外,顯現都市發展與捷
土地開發為主而帶動車站周邊更新 運建設密不可分的重要性。
再發展的情形截然不同;城市本質 (三) 營運商業化不足,不利財務
改 造, 遍 地 翻 轉 的 榮 景 上 演, 如 永續發展
C1-D1 開發案、萬大線 LG02 站國語
臺北捷運系統可靠度、準點率、
實小共構大樓、環狀線南環段 Y1 動
旅客滿意度及捷運文化⋯⋯等是以
物園站生態園區 BOT/OT 案⋯⋯等,
交通服務為主的卓越表現,惟站體
諸多皆是以捷運車站為核心,再導
空間基於建設成本高昂及土地取得
入多元用途及補充都市公共服務功
使用的限制,在以交通本業為主的
能的周邊整體發展案例。
精簡規劃理念及設計準則下,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