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捷運技術 第59期
P. 21
11
成。此雖然提升捷運工程施作時的 律」為全線主題架構下,各車站建
困難度暨複雜性,但將捷運路線廊 築設計發展「副主題」,結合車站
帶地面上下諸多設施設備一併納為 地緣性及人文特色選擇「代表性植
代辦工程,一次更新完備,捷運做 物」,以色彩或形狀呈現於車站建
到哪城市公共基盤設施就做到哪, 築裝修上,以此提升自明性並回應
因為交通的便利及捷運路廊沿線環 全線主題(表 1)。在車站空間充分
境的更新,帶動捷運站點成為臺北 結合藝術作品時,不僅能塑造地區
都市開發或更新的熱點,軌道交會 景點,旅客穿梭其中亦能陶冶性情。
站更是熱點中的熱點。臺北從初期 當臺北捷運每天有超過 200 萬
路網以臺北車站為單核心集中發展 人使用,捷運成為臺北都會市民的
的特性,隨路網發展成型,演變成 日常生活主要旅程工具時,車站成
多核心發展的城市型態,市中心 12 為城市中必經的節點空間,捷運就
個交會站,可均衡而全面帶動城市 不只是交通工具而已,車站空間場
演變及進化,是帶動臺北市中心再 域就成為對日常生活記憶與城市印
更新發展的契機及引擎,捷運廊帶 象產生的場所,更是外地訪客對臺
成為符合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的人本 北印象關鍵的第一線,或新住民擴
環境公共空間,奠定捷運建設與都 展生活的憑藉,車站空間內的硬體、
市環境共生共榮的基礎。 空間場域精神、公共藝術及各項服
務,成為城市風貌形塑的關鍵工具
二、捷運公共藝術陶冶都市環境
之一。
臺北捷運就都市環境展現的軟
三、 捷運建設遭遇的挑戰與經驗回饋
實力也不容小覷,車站容納各式各
樣的廣義或狹義公共藝術,如淡水 臺北捷運在 2014 年松山線通車
信義線劍潭站的地標型態車站造型、 後,市中心輻射 L 格狀構成五線路
大安森林公園站的下凹式庭園結合 網時,基本上,臺北捷運整體路網
光塔設計。在規劃時期透過各階段 架構就已成型,對臺北都會區交通
民眾參與,捷運車站造型及公共藝 問題改善頗有成效,但此過程仍遭
術之設計往往展現出地方人文特色, 遇諸多挑戰,這些尋求挑戰解答的
如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辦理的萬 過程亦作為經驗回饋再運用於捷運
大線第一期工程公共藝術即在「綠. 路網的建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