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捷運技術 第54期
P. 78

捷運技術 第54期 民國108年10月
                           JOURNAL OF RAPID TRANSI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NO.54, 2019


                                                        一、前言


                               臺灣地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機率頻繁,因此如何確
                           保建築物在不同震度地震發生時具有適度的舒適性、安全性同時兼
                           顧經濟性與施工性,成為目前結構設計首要考量的課題。符合抗震
                           需求的結構系統中,傳統結構物之耐震設計係以建築物本身強度及
                           勁度來抵抗地震力,使結構桿件在中度地震以下能維持於彈性,並
                           透過韌性設計以確保建築物在中度地震具有足夠之韌性容量來消散
                           地震輸入結構之能量,而在大地震下避免結構倒塌。由於整個消能
                           機制完全仰賴結構自身主構件的非線性變形行為,因此構件的韌性
                           設計及震後的維修補強作業,是傳統耐震結構應用的主要限制。
                               相對於傳統結構的耐震設計邏輯,結構控制的基本原理在於降
                           低地震輸入的能量或是將能量消散集中於適當的消能裝置內,以降
                           低或防止主結構的非線性變形產生,並再降低建物耐震反應的同時
                           減少裝修的損害並提高居住的舒適性。一般結構控制系統可分為主
                           動、被動與混合型式等三種: 主動控制系統是以透過外加反向載重
                           以控制結構反應,被動控制系統則是以隔震或減震裝置降低地震輸
                           入主建物的能量以達結構控制的目的。

                               隔震設計相關設計案例已有相當篇幅之研討會及論文等提及,
                           本次內容著重於本案之結構動力歷時分析及本案之隔震特性。


                                                  二、建築結構設計概要




                           2.1  建築概要


                               本基地坐落於臺北市大同區
                           延平北路三段及民權西路之交界
                           處,規劃興建為三棟地上19層,地
                           下4層之鋼筋混凝土建物,此三棟
                           大樓共構於同一地下室(地下四
                           層)。其用途規劃為住宅、一般事
                           務所及零售業使用。基地面積約
                                     2
                           4121.93M 。基地西南側為捷運大
                           橋頭站1A出入口,屬捷運設施之
                           一部分,另地下一層南側往右亦可
                           通往延平北路3段人行地下通道,                             圖1 建築3D示意圖
                           往左可再通往捷運大橋頭站。




                                                             76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