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49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 48 期                                             45























            圖 20  淡水線帶狀開放空間 ( 行人徒步區 )                        圖 21  捷運高架站擠壓都市空間 ( 木柵線南京東路站 )


               (2) 捷運高架化下場域之轉變:文湖線全線除松山機場站及大直站為地下車站外,其他皆
                  為高架車站。車站及軌道因大部份位於道路上方,故對都市而言,係屬擠壓原有開放
                  空間,且佔用車道。對場域而言,原則上屬負面形式 ( 如同新生及建國高架橋其兩側
                  之都市空間 )。基於路網考量,後續捷運皆採中運量或輕軌建設。因此若非必要,都朝
                  高架或地面佈置,如此對都市景觀雖有衝擊相對若有機會與鄰近基地聯合開發,將出
                  入口納入或以空橋連結,讓出更多之都市街角廣場或開放空間,或良好之造型設計,
                  車站周邊場域則可因而更新昇級或變成都市之新地標。
            2. 場域活力與範圍之擴增
               (1) 士林站:因車站高架化後,其橋下空間之釋出,造成空間上大連通,建築物原背面轉
                  為正面,因著捷運帶來之廣場及人潮,帶動商業活動之多樣性,空間範圍亦持續擴大
                  中,車站周邊整體之轉換,為該場域注入正面及活力之能量,全然改變原為鐵道區隔
                  之風貌。其他類似高架車站,諸如北投站、新北投站及劍南路站,亦皆有場域活力與
                  範圍之擴增現象,提供都市展現再生亮點的挑戰與契機。

























            圖 22  臺北車站雙子星開發大樓                        圖 23  捷運帶動商業活動 ( 文湖線劍南路站 )

               (2) 臺北車站特定區:臺北車站地區從鐵路地下化、臺北車站整建至捷運淡水線、板南線
                  興建,歷經 20 幾年幾乎都在施工中,目前仍有桃園機場捷運與 (C1/D1) 共構大樓興建
                  中。該特定區從臺北轉運站 ( 京站 ) 之完成,將長途客運納入建築物內,並與百貨商場
                  共構後,已大幅改變該特定區面貌。未來機場捷運完工及 (C1/D1) 雙子星大樓落成營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