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7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267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 48 期                                            263



            共藝術則扮演美化環境的正面訴求,公共藝術的浪潮也由此而展開。80 年代迄今,捷運建
            設當屬此時代都市當中最重要的基礎建設,也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正如此臺北捷運局
            對於公共藝術的設置最為積極,在民 84 年便完成了第一項公共藝術品的設置,除了委任創
            作及公開徵件外,也推行了公共藝術的集體創作。
                 相對於歐洲動輒百年的捷運系統,臺北捷運更顯年輕活力與無限創意,歐洲地下鐵是把
            長久歲月痕跡在不同車站藉由各時期不同藝術風格中展現,從車站空間中的小角落窺探當年
            的風光年代,臺北捷運則是把新時代創意點綴在車站中,嘗試讓匆忙的旅程增添一個頓點。
            鑒於巴黎百年地下鐵的精彩,臺北捷運除可學習巴黎地下鐵所追求的在地精神外,更可借鏡
            巴黎經驗是如何將各時期藝術發展歷史痕跡落實於各車站中,使得旅客轉角一瞥見皆有新發
            現,也於各時期公共藝術設置都留下局部空白,以利下階段大放異彩的設計做準備,換言之,
            如何將在地特性與當代藝術風潮透過設計者的巧思,精巧且細緻的融入捷運車站中,相信更
            能讓青春活力的臺北捷運更顯魅力,讓移動的都市意象從平面移動變成 3D 的立體移動。
                 過去巴黎人對於生活的追求與文化的堅持,所造就全球人們口中的世界最浪漫的城市,
            臺灣各城市除在追求地下鐵建設的同時,是否曾思考過各城市的文化意涵與都市意象為何
            呢?以及擁有地下鐵的城市所設置的地下鐵公共藝術是否是民眾那塊重要的記憶拼圖呢?其
            能有效串起民眾對這城市的潛在記憶,建構一條另類的地底都市意象呢?巴黎的經驗並非告
            訴我們它有多偉大,文化涵養有多深遂,反而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我們是否有著如同巴黎人
            對於文化的堅持與區域的認同,讓地下鐵公共藝術這件事,成為生活便利與城市內涵的關鍵
            連結。
                 基於對巴黎地下鐵的初步認知,本文嘗試歸納巴黎地下鐵推動公共藝術的相關元素以及
            其各時代藝術風潮特點,希冀這不見得成熟的個人見解可提供予臺北捷運局在地下鐵公共藝
            術推動上另一層面的思考。回想巴黎地下鐵公共藝術之靈魂,以下僅以一則短文提供予國內
            推動捷運的工程先進們參酌,也嘗試為捷運公共藝術的設置真諦提供一個更為明確的方向。






                                                 地下鐵的公共藝術


                                                 每個地下鐵的停靠站,

                                       是不是都有我們什麼遺忘的東西在裡面?
                                               我們不斷的上車、下車,

                                           究竟想去哪裡?究竟在尋找什麼?

                                                  城市的輪廓與色彩,

                                     是否隨著飛快的地下鐵而逐漸被世人所淡忘?
                                                  地下鐵的公共藝術,

                                       變成了生活便利與城市內涵的關鍵連結。


                                                                                             ~葉昭甫~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