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271

都會運輸署(MTA)的交通藝術專案(Arts for Transit)也於 1985 年應運而生,目的在美化交通運
            輸環境,鼓勵紐約人搭乘地鐵、協助辨識車站、亦考慮使用者的便利。
                 紐約市地鐵的主要建材為磁磚,其大量使用的白色磁磚甚至以「紐約市地鐵的磁磚」聞名於業
            界。雖牆面作品為大宗,也有少數的雕塑、座椅,甚至欄杆也設計成識別系統,例如:各區間路線
            欄杆皆由某位藝術家設計,使其各有其特色。
                 馬賽克作品從到處分布的小品型作品到大面積的整體空間表現,各有風味。有趣的是,藝術家
            只負責構思,施作有工匠代勞,因為交通藝術專案在徵選藝術家時重創意而不要求實務經驗,因此
            藝術家只要繪圖,工匠會將其畫作轉換為馬賽克材質,所以只要找到適合的「製造商」,作品就成
            功了大半,因此製造商也列名於作品說明牌上。這與臺灣馬賽克作品多是由藝術家帶學生一起親自
            施做大不相同。這種創意與施作分工的模式,只要有專業的製造商,任何藝術裝修都可以在工程中
            完成,使得交通藝術專案在 81 街自然歷史博物館站即自己與工匠合作大大地玩了一站。
                 紐約地鐵最雖已一百多歲,但卻不斷更新,只要有更新工程,即在開始規畫之初便徵選藝術家,
            使得藝術家及早與建築師合作,共創藝術化的車站。亦使得公共藝術數量不斷增加中,有如人瑞不
            斷換膚永保青春。將涵蓋 5000 平方公里的紐約市地鐵視為一座超大的生活美術館,一點也不為過。




                                                                                                              267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