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捷運技術 第48期
P. 130

126   鄭國雄、陳俊宏            臺北捷運的新材料、新工法與新技術—累積四分之一世紀的若干標竿分享



            3. 玻璃外牆系統之改善

                    由於要達成造型輕巧、美觀及透光性,高架車站或地面出入口,於建築設計上常採用
               玻璃造型,然玻璃造型於臺灣亞熱帶氣候狀況下,太陽熱能以熱輻射型態透過『一般玻璃』
               射入室內時,使室內溫度迅速並持續增加,所產生的熱能是能源消耗的主因 ( 約佔 80% 以
               上 ),使得需要調低冷氣溫度才能讓室內涼爽舒適,但每降低 1℃,則需增加耗電量 6%
               ( 註 : 經濟部能源局提出 )。故目前設計考量採雙層中空 LOW-E 玻璃,其主要係是利用空
               氣層較佳之隔熱效果,於兩片玻璃間使用隔墊 (SPACER) 並灌入乾燥空氣,鍍膜層對紅外
               線光具高反射功能,形成隔熱層,並於玻璃表面施以低輻射鍍膜,隔絕太陽熱能進入。使
               用於建築物帷幕牆,高透光率、低反射率,高熱阻絕與環保節能,可有效阻絕熱氣、紫外
               線、噪音等,初期建造成本雖較為昂貴,但長期而言可大量節省日常照明及冷氣空調用電,

               且因其材料可 100% 全部回收,屬環保綠建材,對於環境保護有相當大的助益,如圖 8 所
               示。然隨科技之進步,已有利用奈米膠膜及陶瓷隔熱之原理所發展出來之隔熱玻璃(詳圖
               9),其主要優點有透光性達於 60%,隔紅外線大於 95%,而抗紫外線更可達 99% 以上,
               隔音率大於 32db,另還有抗 120 焦耳以上之能量撞擊,且低反射不阻擋手機訊號等優點,
               現在更有逐漸取代傳統玻璃及上述雙層玻璃之趨勢(詳圖 10)。

























                    圖 8  隔熱玻璃熱傳導圖                             圖 9  奈米膠膜及陶瓷隔熱示意圖


                                                   ɧe͊Ը࢝ૐ


                 邁向國際化與世界接軌是臺北捷運技術與國際交流必然的方向與途徑。過去二十餘年
            來,臺北捷運經歷了「學習與成長」 與「實作」的過程,如今已進入「知識外化與移轉」
            的階段。在「學習與成長」階段,臺北捷運從無到有,點點滴滴地學習並培育了捷運專業知
            識、捷運工作流程知識、捷運工程管理知識,辛苦建造了屬於自己的臺北捷運系統,隨著各
            條線的完工通車,已將述捷運知識因實作而轉化成臺北捷運經驗與智慧;目前臺北捷運正運
            用各種知識經濟的原理與管理方法,將這些臺北捷運經驗與智慧提升為具有價值的「智產」,
            同時進行「知識外化與移轉」與國際交流活動,以邁向接軌世界之路。
                 一個捷運機構必須因應環境變化不斷地精進與創新,才能彰顯目標願景及永續發展,
            必須形塑組織核心能力,才能進而提昇工作績效及核心價值。世界上很多知名的捷運建設
            機構在經歷過這段歷程之後,將他們的經驗與核心能力淬鍊銳化成非常優越的捷運技術智
            產,進而組成強大的技術顧問服務團隊,活躍於捷運世界的舞台上;如倫敦地鐵的 London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