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捷運技術 第47期
P. 26
20 王昌昀、蘇瑞育、蔣定棟 BIM於捷運車站生命週期應用
改了隔間大小但是機電管線沒有配合上;改了手扶梯位置,但與結構梁的位置衝突,造成重
工及施工的浪費。導入BIM施工可改善以往無法綜覽工程全貌的問題,每個版次設計變更的
模型修訂都有完整的數量計算,協助廠商追加工程款或是責任釐清。
工程至竣工階段,施工廠商依據施工現況修訂的竣工模型交付給業主,最終可應用於營
運使用的基礎空間幾何資料。
五、營運階段應用
BIM模型應用於設計到竣工約略是5~6年期間,後續建築物的營運期至少50年或超過100
年。依據2007年務業管理及防災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提出,以辦公大樓經濟生命週期40年計
算,各階段支出費用百分比,規劃設計約佔0.7%,施工階段約佔16.3%,使用營運階段約佔
30.6%,維護階段約佔32.1%,修繕階段約佔15.6%。依數據來看普遍認定BIM發揮最大效益
是在建築營運期間設施管理(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FM)應用。
依據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的定義,設施管理是一門多重專業領域專業,藉由人、
空間場所、流程與技術的整合,確保建築環境各項功能得以有效的發揮。所以BIM為基礎的
設施管理基礎在於竣工BIM模型的空間資料、相關設備的維護手冊等外,還需整合各建築管
理單位所訂定的設施維護管理流程,並另行建置符合營運管理人員使用的系統。
設施管理系統可發展的建議方向有幾點:操作介面簡易、獨立資料庫、行動化、主動預
警、空間管理及後續維護。
(1) BIM軟體畢竟是工程師及設計師所用之軟體,對於設施管理人員而言介面過於複雜,若
軟體操作過於複雜則造成推廣的抗性,維護管理功能應以簡易操作概念建置軟體介面,
提升使用效率。
(2) BIM模型本身即是資料型態所組成,但非一般軟體所能解譯之資料庫,後續附掛維護手
冊及現況照片不易,另外,管理功能著重於資料統計及搜尋速度,且要能與外部系統溝
通,故從BIM模型輸出能獨立的資料庫是必要的,建立類似傳統設施管理應用的「設備
資料卡」。
(3) 設施管理與設備報修及盤點工作息息相關,所以新型態設施管理必定要以數位化管理方
式來執行,目前兩種方式來執行,一、特定設備,如:監視器、偵溫感知器等中央控制
系統監控,以ICT技術主動傳遞及感知相關資訊,主動顯示故障位置。二、廣泛型的設
備,如:機電管線及一般辦公家具,則以行動設備(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及二維條碼
方進行數位式盤點,縮短盤點及維護周期,有任何更新資料都可以同步到統一資料庫,
成為設施歷史紀錄,供統計查詢使用。
(4) 所有設備皆有使用年限,有些設備壞了再換無妨,但有些設備若未能在使用年限內維護
或更換,將造成建築使用機能的故障,甚至會衍生工安問題。所以在重要設備中需註記
使用年限資料,設施管理系統就能預警顯示,並顯示設備在3D空間的位置,提升維護效
率及安全性。
(5) 設施維護管理另外一塊是空間使用的管理,包含空間租借管理、空間設施分佈管理、空
間使用性質及空間坪數資訊。
(6) 空間及設備的更替是一定會發生的,所以BIM模型必須持續維護相關的變動,設施管理
系統也必須很簡易的與BIM模型同步化,提升管理資訊的有效性,使得設統管理得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