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捷運技術 第45期
P. 169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45期 161
二、工程背景、穿越工法及風險評估
(一)工程背景
本案之工程位置於新店溪右側,景美溪南側,路線將與營運中之大坪林站交會
(圖2),兩條捷運線交會處將新設立一座捷運新設車站,將與既有的大坪林站
連通且於站內進行直接轉乘。未來新設車站必須緊鄰既有營運中的車站旁進行檔
土壁施工及開挖,潛盾隧道將由大坪林站下方穿越通過。既有大坪林站為一地
捷運技術半年刋 第 45 期
下二層複合牆(連續壁作為部分永久牆)之結構車站(圖3),連續壁80cm及牆
厚60cm,車站寬度為20.7m,深度為16.8m,連續壁深度為27.7m,車站下方仍留
坪林站下方穿越通過。既有大坪林站為一地下二層複合牆(連續壁作為部分永久牆)之結構
有當年開挖所使用的壁樁式中間柱,寬度1.8m,厚度0.8m,深度於底版下方約
車站(圖 3),連續壁 80cm 及牆厚 60cm,車站寬度為 20.7m,深度為 16.8m,連續壁深度為
3.5m,H型鋼殘留於底版下方約2.5m。新設車站位置於捷運大坪林站東側,而於
27.7m,車站下方仍留有當年開挖所使用的壁樁式中間柱,寬度 1.8m,厚度 0.8m,深度於底
版下方約 3.5m,H 型鋼殘留於底版下方約 2.5m。新設車站位置於捷運大坪林站東側,而於旁
旁邊開挖及地下穿越時需確保既設車站營運中的安全,以及結構的安全性。
邊開挖及地下穿越時需確保既設車站營運中的安全,以及結構的安全性。
因新設車站為臨時終點站,故需於既設車站西側設置橫渡線,以方便車輛於此進
因新設車站為臨時終點站,故需於既設車站西側設置橫渡線,以方便車輛於此進行調度,
行調度,所以既設車站西側必須設置橫渡線,橫渡線開挖區域與出土段相接後,
所以既設車站西側必須設置橫渡線,橫渡線開挖區域與出土段相接後,必須評估採用何種工
必須評估採用何種工法可較適合連接兩側工作井,並於營運中車站下方穿越。
法可較適合連接兩側工作井,並於營運中車站下方穿越。
圖 2 臺北捷運新建車站穿越既設車站位置及土層示意圖
圖2 臺北捷運新建車站穿越既設車站位置及土層示意圖
新店溪東側民權路與十四張地區一帶,主要地層為景美層卵礫石,可概分上、下兩層,
新店溪東側民權路與十四張地區一帶,主要地層為景美層卵礫石,可概分上、下兩
二層間夾有約 3m~10m 厚的粉土質砂層或粉土質粘土層,下層卵礫石之下方屬中新世沉積
岩,以砂岩或砂頁岩互層為主;卵礫石粒徑約 5~20cm。地下水位深度,除於河床高灘地約在
層,二層間夾有約3m~10m厚的粉土質砂層或粉土質粘土層,下層卵礫石之下方屬中新世
地表下 5m 外,普遍約在地表下 9~12m,車站及穿越區主要地層為砂與砂礫所組成。地層有
沉積岩,以砂岩或砂頁岩互層為主;卵礫石粒徑約5~20cm。地下水位深度,除於河床高
兩層明顯之礫石層,兩層間夾有相對較疏鬆或軟弱之粉土質砂層與粉土質粘土層(圖 3)。上
灘地約在地表下5m外,普遍約在地表下9~12m,車站及穿越區主要地層為砂與砂礫
層礫石層接近地表,下層為景美礫石層,景美礫石層下方為堅硬之砂岩。
所組成。地層有兩層明顯之礫石層,兩層間夾有相對較疏鬆或軟弱之粉土質砂層與
(二) 穿越工法評估
粉土質粘土層(圖3)。上層礫石層接近地表,下層為景美礫石層,景美礫石層下方
穿越已營運車站下方方式經蒐集國內外相關案例後,初步評估適合本案例的工法有管冪
工法、潛盾工法、冰凍工法等幾種方式可供選擇。
為堅硬之砂岩。
管冪工法於國內施作案例有高雄市中山路連接博愛路地下道工程、三重市力行路穿越中
山高速公路管冪工程、台大醫院景福地下道工程、松山機場車行地下道工程,以過去案例來
看,管羃工法於地下穿越時,雖有可免除開挖避開管線等優點,但小管推進若於地下水位下
施作時,因多次出發到達可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風險,以及公母接頭卡榫因鑽掘時控制不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