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捷運技術 第45期
P. 174
4
3
2
1
166 賴建名 黃啟修 蘇福來 張龍均 環狀線潛盾穿越新店線大坪林站之設計分析與風險評估
1. 於營運車站旁開挖分析
開挖問題於臺北捷運工程中採用一維的RIDO程式已有十餘年的歷史,而所分析
的結果亦已經過現場資料回饋,並建立了適合台北地區之系統參數。如王建智等
(1999)曾為減少設計過程之假設及修正設計參數,使設計結果較接近實際狀況及
減低工程造價,係運用台北捷運DL151、CH218、CN256、CP261、263、264等之
深開挖工程施工期間監測儀器實測資料,比較與探討預估值與實測值之差異及其
原因,進而建議設計參數可能之修正。所以採用具有回饋經驗的設計參數並運用
RIDO分析之現場開挖結果,近年來在捷運開挖的預測上均具有高度的可靠度。依
據後續中興於臺北捷運新莊線DK192及DK194標之經驗,在開挖及架設支撐條件
均與分析相似的情況下,現場所監測之最大壁體變形約為分析結果的70~80﹪。所
以於車站旁開挖分析部分,首先即採用RIDO程式進行分析,依據現地鑽探資料統
計後,輸入土壤參數如表四。分析順序係依據圖4之施工步驟,開挖深度30.7m,
共分為十一階開挖,架設十層支撐,逐階開挖降水至大底後,回築底版、拆除支
撐並架設中版與頂版。分析完成結果如圖5左,壁體變形及彎矩最大發生在第
一層底版施作完成後,連續拆除第10、9、8三層支撐時,因為要預留潛盾機到
達之空間,無法架設回撐。導致此階段產生最大壁體變形為3.16cm,最大彎矩
219t-m/m。
本車站開挖30.7m,因現況地質條件較好,為反應現地條件及考量經濟性,僅採
用1.0m厚之連續壁。分析完成後發現,壁體變形仍在安全範圍之內,再加上以建
物保護角度進行考量,經分析影響範圍內之建物狀況,此區域的建物雖部份已老
舊,但大部份的建物在配合適當的保護措施後,應可維持其安全性。雖然一維分
析已經過多年回饋的驗證,並具有高度的可靠度,但並無法反應開挖對於車站變
形之影響。所以另需採用二維程式來作進一步的分析。
另外因新設車站開挖地層大都為卵礫石層,所以將會遭遇較大量的抽水問題,採
用程式內抽水的設定(Well point),並依據現地抽水試驗的結果所得之土壤滲透
性係數,分析抽水對於開挖以及車站周圍地層之影響,另外配合PLAXFLOW進行
交叉檢核。而於既設車站旁深開挖的流程與RIDO程式分析相同(圖6),依據實
際狀況進行網格設定如圖5右,左邊即為已經營運中的既設車站,右側即為將開挖
之新設車站,新設車站右側連續壁因分析狀況與一維RIDO分析狀況類似,將於分
析完成後與RIDO分析結果進行比對,以提高分析結果的準確度,而左側與既有車
站緊鄰,將以此評估開挖完成後既設車站所受到的沉陷及傾斜量,是否在3.1節中
所說明的安全標準之內。
新設車站開挖時因位於卵礫石層中,地下水位位於地下約8.0~10.0m處,所以隨著
開挖必須將地下水位降至開挖面下約1.0m之內,PLAXIS降水步驟與Rido分析時
採用相同。但本區卵礫石層及景美礫石層與典型臺北地層較不同,此區水位均為
靜態水壓,無受壓水層,由上到下因黏土層並不連續故於分析上得設定為自由水
層,而自由水層之抽降水較受壓水層來的更為困難,為更準確了解抽水對地下水
位之影響,故以Plaxflow進行分析,分析結果發現開挖區下方抽水後,周圍地區的
地下水位,因持續有地下水補助,僅開挖底部周圍水位受到些許的影響,其餘靠
近地表地區水位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於開挖到大底後,抽水設定已達到250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