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8 捷運隧道工程實務
P. 198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一、開挖基地內施作

                 ( 一 ) 地中版-採高壓灌漿方式施工。
                 ( 二 ) 地中樑-採高壓灌漿或構築連續壁(R.C./ 無筋混凝土)方式施工。

                 於開挖基地內施作建物保護施工的主要原理為:
                 ( 一 ) 增加被動阻抗力,減少貫入深度及側向位移。
                 ( 二 ) 減少擋土設施的應力與應變。

                 ( 三 ) 增加土壤的抗剪力、地盤反力、承載力。
                 ( 四 ) 改良土壤的透水性,提高止水效果。

                 ( 五 ) 用以補救擋土壁的設計或施工缺失。
            二、 於開挖基地外與建物間視需要施作微型樁、鋼軌樁、預壘樁、化學灌漿(包含 LW、SL
                 及雙栓塞灌漿)、高壓灌漿(包含單重管 CCP、雙重管 JSG 及三重管 CJG)等工法。

                 於開挖基地外與建物間施作建物保護施工的主要原理為:
                 ( 一 ) 增加滑動面抗剪力。

                 ( 二 ) 藉由微型樁等樁體與滑動土體之摩擦力,減低土體沉陷。
                 ( 三 )  微型樁等樁體與連續壁間的土體,因受兩面摩擦阻力,使其覆土壓力減小,對連
                       續壁的側壓減輕。

            三、 建物下方或建物本身施作:於建物下方或建物本身施作建物保護施工的主要原理,則端
                 視下列工法的施工方式而異,工法包括:

                 ( 一 ) 化學灌漿(包含 LW、SL 及雙栓塞灌漿)。
                 ( 二 ) 擠壓灌漿。

                 ( 三 ) 基礎扥底。
                 臺北捷運各施工標所採用的建物保護工法,以鋼軌樁、預壘樁、化學灌漿、高壓灌漿等

            均為較常用的建物保護工法,而基礎托底則為較少使用的工法,以下僅就地中版、地中樑、
            微型樁及擠壓灌漿等保護工法概略敘述。
            一、地中版及地中樑

                 在開挖基地內,以土質改良方法,如高壓噴射灌漿將土體改良成圓柱樁狀,若圓柱樁
            的分布涵蓋全開挖基地一般稱為地中版,若僅為局部改良成長條狀則一般稱為地中樑,改

            良的深度可視需要而決定,通常以施作於最終開挖面附近深度居多,因該深度的位置通常
            壁體變形量及應力較大;引用地中版及地中樑的目的,係以噴射改良樁重疊相連接成一連
            續地樑(或版),銜接開挖面兩側擋土壁,並藉此連續地樑(或版)的勁度承受及傳遞壁

            體內傾變位的壓力,且由於土壤改良後的強度增加,進而增加土層被動土壓力,如此可防
            止連續壁在開挖過程中產生過大的變形量,以便可有效減小壁外建物的沉陷量。臺北捷運

            南港線 CN257 標、CN258 標的車站及 CN259C 標的明挖覆蓋隧道,因該區域地層多為軟弱
            黏土,故均採用開挖區內全面施灌的地中版作為建物保護措施,其施作方式如圖 5-2-2 示意
            圖,施作後由各項監側儀器的讀值顯示,連續壁的變形量、支撐軸力及鄰近地盤與建物沉

            陷量等,均呈現有效降低。


                                                          182                                                                                                                     183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