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8 捷運隧道工程實務
P. 196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5.2.2 潛盾隧道施工之建物保護工法


                 針對潛盾隧道施工周邊的建物保護,常見的工法計有:
                 ( 一 ) 於潛盾施工後的地盤中灌漿,以抑制土壤漏失發展至地表—隧道內灌漿。
                 ( 二 ) 強化隧道上方土壤,增加其自立性—隧道上方的環狀灌漿。

                 ( 三 ) 阻斷潛盾施工引致的沉陷發展至建物區—遮斷壁。
                 ( 四 ) 對建物下方地盤直接施以灌漿,補償已造成沉限量並扶正建物—擠壓灌漿。
                 前述四種工法中之潛盾施工後的地盤中灌漿,以抑制土壤漏失發展至地表—隧道內灌漿

            為以往潛盾隧道常見的建物保護方式,因其具有下列特點:包括 1. 由隧道內施作,不會對
            地表建物、地下管線及交通造成干擾。2. 可利用後續台車上方之淨空,配合監測做兩次以
            上的灌漿。3. 隧道內灌漿能有效抑制地表沉陷的擴大,根據過去施工經驗,其成效約可減少

            50% 的地表沉陷量。除前述之於潛盾施工後的地盤中灌漿,以抑制土壤漏失發展至地表—隧
            道內灌漿外,其餘三種建物保護方法常面臨下列幾項困擾難以施工,包括(如圖 5-2-1):

                 ( 一 )  必須由地表施工,且因機具佔用面積在都市狹窄空間中相對較大,交通維持甚為
                       困難。
                 ( 二 )  地表下的各類管線形成施工障礙,甚至管線本身在建物保護工作的施工過程中,

                       就是被保護的對象。
                 ( 三 )  老舊建物或特殊之古蹟,其本身結構脆弱,對各類由地表施工造成的土壤擾動,

                       未必能夠承受。
                 ( 四 )  遮斷壁工法及環狀灌漿工法,係在潛盾施工前即已改良完成特定範圍的土壤,未
                      考慮潛盾機構造、性能及施工管理技術,若潛盾施工水準不佳,地表沉陷偏大,

                       應用此二種工法已難以補救或加強;相反的,若潛盾施工水準優良,則應用此二
                       種工法又顯得無用及浪費。
                 由於上述的困擾,乃有部分施工單位轉而尋求由隧道內施工的建物保護工法,臺北捷運

            新店線工程 CH218 標及 CH221 標即首先採用自隧道內灌漿作為潛盾隧道段建物保護的工法,
            並得到良好成效,因此隧道內灌漿工法漸受工程界重視。故以下僅就隧道內灌漿的原理、方
            法、使用材料、時機、特點等概要說明及介紹:

            一、 前述之灌漿即為潛盾機脫離襯砌並完成背填灌漿作業後,為彌補背填灌漿的不足,並適

                 時抑制沉陷的發展,而於第一時間內,經由背填灌漿孔將灌漿桿伸至隧道襯砌外圍一定
                 距離, 進行低壓灌漿施工。其原理在彌補/壓實隧道周圍鬆弛土體中背填灌漿未能填
                 充的孔隙,使隧道周圍土體結合硬化後的脈狀漿液發揮地拱效應,以抑制土壤漏失效

                 應,使其不致繼續向地表發展,減少沉陷的發生。
            二、 灌漿方式:從環片的背填灌漿孔向外施鑽,鑽桿為∮ 40.5mm 之二重管,並於環片上裝

                 止水閥。









                                                          180                                                                                                                     181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