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7 捷運結構工程實務
P. 216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 五 ) 混凝土之搗實
不良的搗實是造成蜂巢的另一主要原因,搗實時應避免鋼筋之共震,並避免
以震動器移動混凝土,且震動棒應伸入前一層所澆注之混凝土,以期相鄰之兩層
能有良好之結合。
( 六 ) 混凝土之養護
混凝土的養護工作,常為工地所忽略,殊不知養護是維持混凝土品質中最簡
易的方法。混凝土澆注後之養護,將可保持前述設計上、材料上及施工上的努力,
使得混凝土保持高品質,達到水密性要求等級。
( 七 ) 施工縫、伸縮縫
止水帶是另一防止滲漏的有效方法,但由於施工人員對止水帶固定不夠確實
或選用材料不當,常使止水帶失去其所應發揮的效能甚至造成混凝土峰窩。另外
新舊混凝土界面之打毛及清潔處理,亦為延長流線,減低滲漏的方法。由於施工
人員未能將新舊混凝土界面確實處理,使得新舊混凝土未能緊密結合,因而造成
日後水流行進的路線,形成結構體的滲漏。
( 八 ) 防水膜之施作
防水膜工法之設計及本身材料再好,但在施工時於搭接處未能確實做好,或
工地管理不善導致防水膜之破損,皆成防水系統無法達成防水之主因。
( 九 ) 土木人員(含工人)素質不齊,且施工時程之急迫性,施工前準備時間不足、訓
練未落實,又基於過去所累積之不良工作習性及對混凝土施工之重要性認知不夠,
因而造成滲漏水現象。由此可知,在施工上除了環境惡劣外,人為因素實為結構
物滲漏主要原因,故施工人員專業知識的灌輸,亦不能忽視。
4.3.3 防水工法之比較
目前地下結構所使用過之防水工法,大體上可分為水密性混凝土防水、塗膜防水(表面
防水類)、以及薄片防水三種,分別說明如下:
一、水密性混凝土防水
混凝土組成材料為水、水泥、細骨材與粗骨材等。骨材為天然多孔性結構,在混凝土製
作過程中,為達到一定之工作度,其拌合水常超過水化作用之需水量,在混凝土凝固過程中,
多餘的水分便由混凝土中逐漸蒸發形成孔隙,因此造成混凝土為一透水性與吸水性材料,然
其透水性可藉由品質管制與品質提昇的方法,減少其孔隙或孔隙間之連續通路,達到一定之
防水需求,採用水密性混凝土施築即為混凝土品質改良工法的代表性之一。
( 一 ) 採用德國規範(DIN)設計、施工及檢驗。在德國地下結構及臺北地鐵松延案隧道
已有實際施工案例。
( 二 ) 在設計要求上,須有堅實的結構體(水密性混凝土),及控制裂縫寬度在 0.2mm
以下(結構體之透水深度不得超過 30mm)。且其斷面變化必須平緩,並減少水平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