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4 捷運土木工程實務
P. 187

第五章 捷運防洪之標準與對策





                 第六節 捷運路網淹水位調查分析暨防洪保護檢討


                 5.6.1 辦理緣由


                     由於捷運系統防洪保護標準係根據 1988~1991 年間之研究成果,已逾 20 餘年,同時水
                 文、地文情況亦多有變化,考量時空背景更迭,本局再於 2015 年委託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
                 限公司完成全路網捷運路線之淹水調查分析暨防洪保護檢討工作。

                     本計畫進行捷運各車站淹水位調查分析暨防洪保護檢討工作,完成大臺北都會區捷運路
                 網各站區、車站出入口、岔道口、緊急逃生口、通風井、引道起點、出土段及其他重要設施

                 相關開口處等之淹水位分析成果暨防洪保護設施的檢討,淹水模擬區域涵蓋當時(2015 年)
                 已完工通車、建設計畫執行中及規劃中之捷運路線範圍全部,大臺北都會區捷運路網含當時
                 (2015 年)已營運通車之捷運路線(包括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

                 板南線)計 116 座車站;已核定並建設計畫執行中之捷運路線(包括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聯外
                 捷運系統三重至臺北段、環狀線第一階段、土城線延伸頂埔段、信義線東延段、萬大-中和-

                 樹林線第一期工程、新莊線新莊機廠)計 27 座車站;規劃中之捷運路線包括(民生汐止線、
                 南北線、社子/士林/北投區域輕軌路網、三鶯線、安坑線、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段、萬大-
                 中和-樹林線第二期工程),所有位於在淡水河流域集水區範圍內之捷運車站。


                 5.6.2 淹水位調查分析辦理方式

                     大臺北都會區捷運路網皆位於淡水河流域集水區範圍,淡水河全長約為 158.7 公里,流
                 域面積約達 2,726 平方公里,為臺灣第三大河流水系。淡水河流域由於地形特殊,上游流域

                 面積產生之大量洪水均匯流於下游臺北盆地河道內,又因為人為開發及天然因素,在臺北橋
                 段造成河槽狹窄。為分擔臺北橋段流量,於大漢溪與新店溪匯流後,開闢有二重疏洪道,於
                 關渡獅子頭隘口處,二重疏洪道與淡水河主流、基隆河匯流,主流再由淡水區油車口附近注

                 入臺灣海峽。本計畫淹水位調查分析辦理方式略述如下:
                 一、降雨量分析

                     本計畫依據民國 98 年水利署「水文現代化綜合技術服務」之中央管河川之地面水文站
                 (雨量站、水位流量站與水位站)網分級管理規劃與評估成果選用雨量站,進行降雨頻率分

                 析,降雨延時 2 至 4 小時設計雨型,採用交替區塊法並配合 Horner 公式計算降雨強度;較
                 長延時之 24 小時設計雨型,則選用同位序法配合交替區塊法(如圖 5-6-1)。
                     除了蒐集觀測雨量及流量資料,演算降雨逕流,並評估選用站之站況及統計年限,選定

                 雨量站後則劃分各集水區徐昇網,了解各雨量站空間分布之情形,並計算各集水區平均雨
                 量,隨之開始率定參數,就 6 場颱風事件案例進行降雨逕流演算,每進行一次演算則立刻檢
                 核結果是否符合自訂之門檻,未達到即重返參數設定,直到符合自訂門檻值。











                                                           169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