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34 捷運高架車站建築造型設計
P. 29

第一章 捷運高架車站建築設計概要





                 第二節 捷運高架車站建築型式的演變


                 1.2.1 車站建築造型與空間布設


                 1.2.1.1 高架車站布設型式概要
                     高架車站空間之布設並非一成不變,而可因地制宜各自發展,但一般因考量未來管理、

                 維修之方便性,及便於旅客熟悉車站之搭車,以避免各車站搭車動線不同而致旅客無所遵
                 循,捷運車站之空間布設儘可能採相同之動線模式設計,惟為避免車站空間設計過於單調,
                 則擇重點車站再加以發揮,採不同之空間規劃。

                     就目前臺北捷運高架車站空間布設之方式而言,大致上可歸納為以下模式,惟有些車站
                 因受基地條件之限制,而有不同之布設方式,進而影響建築型式。

                 一、站體及出入口為同一量體設於交通用地者(僅淡水線)
                     ( 一 ) 為二層樓建築物,穿堂層設於地面層,月臺層設於地上 2 層。

                     ( 二 )  月臺型式:可採側式月臺或島式月臺,惟為減少車站量體及上、下樓層樓梯/電
                           扶梯之設置數量,一般皆採島式月臺設計。
                     ( 三 ) 機房區及職員區則布設於面層(即穿堂層)。

                 二、僅站體設於道路者(如文湖線線、環狀線、臺中捷運綠線及萬大線高架車站)

                     ( 一 ) 為二層樓建築物,地面層為道路,穿堂及月臺皆設於地上 2 層。
                     ( 二 )  月臺型式:以側式月臺為最佳之考量,兩側月臺間則設置天橋供旅客進出;但若
                           道路路幅寬度不足,可採疊式月臺布設。

                     ( 三 ) 機房區及職員區則布設於地上 2 層之穿堂或月臺之適當區域。

                 1.2.1.2 建築造型的理念概要
                     以「形隨機能而生」之建築理論而言,捷運車站之設計相當吻合,因為決定車站建築
                 造型之發展模式,係從最基本但確也是最優先需考慮之幾項要素,即瞬間大量乘客進出、

                 動線規劃簡單明瞭、空間配置模距化及系統化等著手進行規劃設計,即可清楚其機能性需
                 求首重於一切,也因此這種交通系統建築的設計理念及造型與一般公共建築物之思考方向

                 是有差異。
                     探討捷運車站建築之設計特色,從已完成之文湖線中運量系統及淡水線、南港線、新店
                 線、中和線等高運量系統各車站之造型即可窺知其建築設計理念與特色。由於區位條件、基

                 地位置、設計組織架構等皆有其特點,所以各有其代表性意義。
                     文湖線初期路線(木柵段)為高架車站,因穿越市中心為降低都市景觀之衝擊,利用鋼

                 構及玻璃建材搭配簡易造型,定位為展現都市現代建築風貌。後續之內湖段則以「湖城故事」
                 為主題意象,塑造全線之特色,同時亦強化各車站環境之自明性。
                     淡水線高架及地面車站以現代建材重新詮釋傳統中國建築屋頂、柱廊、窗之風貌,展現

                 國內第一條高運量捷運系統之特色。






                                                                                                            9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