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34 捷運高架車站建築造型設計
P. 28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李托運,更可結合各航空公司設立專櫃便利旅客辦理登記、驗證等相關手續。凡對使用者或
管理者方便之相關設施,皆為未來捷運車站現代化改善之目標。
五、環境再造化
現代化的過程中即某些事情、場所被改變或創新,英文中「發生」(happen = take
place)即要在某場所上發生某些事情。新環境係源於民眾之基本需求,一種被接受的新生活
方式,被了解及參與的新空間,且可共同分享。對「場所」之印象從個人生活、公共生活至
集體生活,逐漸顯明場所特質及表徵,進而演化成新環境及新傳統。
捷運行經各城市都心與郊區,車站漸漸成為該地方之交通樞紐,帶動改變與繁榮。淡水
線劍潭站之特殊結構,成為進入士林地區之新地標;南港線忠孝敦化站之通風井公共藝術美
化,為敦化路口帶來新的視野;淡水線高架路段-原鐵道分隔沿線兩邊之建物,因著車站高
架之設立,使原被稱為「背面」之空間,翻轉成正面空間,且軌道兩側空間重新結合,為該
地方注入新生命,以士林站為例,兩端出口及開放空間整合,連絡附近商家展現出新氣象,
俾使該區域得以重生且有新的環境塑造。後續路網捷運車站座落之地區,本著地方原有風俗
文化,配合主題意象及「社區總體營造」觀念之推動,期望各捷運車站陸續成為新環境不斷
興起之源頭,讓當地居民對自己居住之區域產生歸屬感及認同感,因捷運而帶動新環境之改
造。環境的再造是階段性的,每隔一段時間的累積就可能帶來能量釋放之改變,故不單是指
未來車站周遭之環境改造,目前已通車營運之車站或路段已因各種活動或商業行為介入,漸
漸形成不可預期之新環境,管理經營者更應依實際狀況加以重新定義並再造之,實為後續不
可不重視之課題,以維持車站服務及周邊環境之品質。
六、城市健康化
健康的都市涵蓋層面很廣,可從教育、治安、經濟、交通等不同方向探討,鼓勵民眾搭
乘捷運,減少汽機車之廢氣排放即為健康城市的一環。有「活力空間」供民眾佇足、等候及
參與活動;有「自由造型」之建物為都市增添趣味;有「人性化設施」為民眾帶來便利及溫
馨;有「新環境」彰顯各區域之特色及認同感;有新的地標成為市民之共同驕傲及記憶,都
為都市體質帶來正面積極的建構,並成為都市資產及活力之泉源。
捷運車站路網形成除達安全、便捷、舒適之運輸服務外,同時已將公共藝術、都市景
觀等環境美化之議題納入考量,提升都市文化藝術氣息。在車站管理及安全(safety and
security)上,如增設月臺門及在月臺層與軌道間設置安全門,以防止旅客有意或無意進入
軌道區,造成生命危險;劃設夜間安心候車區並加以監控,以維護安全;設置隔音牆及設定
與鄰棟建物之安全距離等,以保障乘客及周邊民眾之生活品質及生命財產安全。在環保節能
上,朝向考量採用低污染或易於維修之建材,如使用奈米材質裝修,以利清潔維護;以鋼結
構代替混凝土,減少二氧化碳產生;地下車站設置月臺門,以節約空調並維持候車環境品質
等,儘量將環保節能理念納入實際設計。另在大面積(捷運機廠)或山坡地開發方面,參考
新近之生態工法或「綠建築」各項指標為施作依據,將捷運帶入另一環保新紀元,實踐以人
為本、永續發展之目標。[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