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捷運工程叢書 精進版 - 34 捷運高架車站建築造型設計
P. 25

第一章 捷運高架車站建築設計概要





                 1.1.2 優質的人文環境


                 一、現代化車站設計思維
                     人對不同活動思維之改變影響空間形式,不同空間形式組合之變化影響建築物之造型,

                 建築物造型之多元則影響城市風貌,城市風貌之漸漸豐富又回歸影響活動思維,如此生生不
                 息之循環,成為現代化之軌跡。依此原則由空間成長至城市發展提出空間活力化、造型自由
                 化、設施人性化、環境再造化及城市健康化等因子,做為現代化捷運車站設計檢驗之指標。

                 二、空間活力化
                     所謂空間活力化,就空間而言係打破傳統厚牆及柱列系統,因結構形式及材質之改變使

                 平面可自由成長,並形成空間之流動及延伸。其基本要素為主結構與外牆脫離、水平及垂直
                 空間相互流動、內部獨立牆面分隔空間等,在空間中藉曲線、高低差、層次或穿透等設計手

                 法之運用使空間產生變化﹔就活動而言係指車站公共空間在不失原功能之條件下,因不同性
                 質活動引進而可彈性應用,提供空間多樣使用之趣味性。
                     目前捷運車站設計一般仍以滿足基本功能需求為主,又基於規格化及乘客易於辨識之考

                 量,無論中運量或重運量、高架或地下、側式或島式月臺設計,車站平面主體均為長方形平
                 面,初期路網月臺層上方有挑空,後續路網則因車站減體減量而取消挑空設計、增設月臺門、

                 縮減旅客佔用面積等,使原站內空間已變化不大,更形侷促,故車站乃藉出入口配置變化、
                 垂直動線之強調、候車空間設計、牆柱脫離及空間裝修等運用,增添車站之自由度。雖不失
                 現代化設計之精神,但仍嫌保守,有待設計者注入更活潑、動感之現代化元素(如解構思維

                 或應用數位化建築解剖空間等),於後續適合之車站或站內引入空間設計,相信可更進一步
                 詮釋車站之現代化,並與當代設計潮流接軌。
                     活動部分則於淡水線行人徒步區及線型公園,為都市增添新的開放空間;臺北車站與地

                 下商場連接,創造許多新商機及商業行為;淡水站廣場因延續至淡水河,成為各種大型晚會
                 及休閒活動之主要場所;捷運站沿線之一般出入口亦成為民眾相約等候之新地點;車站內空
                 間則為拍攝廣告、集團結婚場所;地下廣場為街舞練習、比賽及表演場所,部分通道長廊則

                 成為各種靜態藝術展覽空間﹔捷運站內及站外空間已不斷因多元活動之引入而充滿活力,俾
                 使每次搭乘捷運之乘客都可有新的「場所體驗」,也因此而保持空間之新鮮感,吸引更多活

                 動之參與而使空間活化且豐富了場所能量。
                 三、造型自由化

                     建築物自由開放的造型係擺脫垂直及水平線條為主之外觀及「形隨機能」之迷思,曲線
                 及弧面之出現及虛實量體之切割,豐富了造型變化。臺北捷運車站以主題意象主導建築造型

                 設計,大致可分為三種型式:
                     ( 一 )  全線以相同之主題設計車站,或僅挑選其中幾個重點站做特殊造型設計,如初期
                           路網木柵線及淡水線,無論地面車站或高架車站,座落地點不同,但其造型及站

                           內裝修大多相同,而於重點站有別於標準站之特殊設計(圖 1-1-3)。





                                                                                                            5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