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捷運技術 第60期
P. 140

130




                 故臺北捷運局規劃之首都環狀                         加密集,市中心房價也快速成長,
            線,預期即可提供外圍行政區往來                            外圍市鎮相對房價較為親民,人口

            之旅次直捷之服務,不需再繞道至                            居住逐漸往外擴散,尤其是捷運車
            市中心轉乘站來進行轉乘,以紓解                            站周邊成為購屋族或租賃者之首選,

            旅次集中部分路段之擁擠情形,提                            故隨著捷運路網擴張,都市空間也
            高捷運服務之品質與舒適度。                              向外擴張與蔓延,從原來單一核心
                                                       發展朝向多核心發展。
            四、 捷運路網流動能量帶動都市發

                 展空間轉變                                 (二) 捷運場站聚集效益帶動周邊
                                                              發展
            (一)由單核心朝向多核心發展
                                                            捷運車站具有匯集人潮功能,
                 臺北捷運路網不僅改變民眾旅
                                                       而捷運轉乘站更是聚集龐大人潮,
            運行為與習慣,隨著捷運車站人潮
                                                       依據 113 年 12 月臺北捷運運量統計
            聚集與流動,也改變都市發展空間
                                                       資料,臺北車站日捷運轉乘量約達
            轉變。參考 107 年度「臺北市大眾
                                                       18 萬人次以上、民權西路站、忠孝
            運輸導向之都市發展策略及執行手
                                                       復興站、忠孝新生站日捷運轉乘量
            冊規劃」專業服務委託案總結報告
                                                       約達 12 萬人次以上,人流帶來活動
            書,臺北市由早期淡水河河運形成
                                                       量與消費量,配合周邊商業區、百
            河港市街(例如新莊、艋舺、大稻
                                                       貨公司之發展,商業活動蓬勃,除
            埕),在 1891 年鐵路通車後,城市
                                                       了既有的臺北車站外、捷運忠孝復
            中 心 逐 漸 轉 移 至 火 車 站 附 近, 在
                                                       興站、捷運中山站雖然周邊本來就
            1945-1980 末,戰後隨著時代滾動帶
                                                       有百貨公司,但是在成為轉乘站後,
            來的工業化,道路興建,汽機車大
                                                       使商業活動加倍成長。另外捷運車
            幅成長,臺北市城市活動也隨主幹
                                                       站結合場站開發,場站開發大樓結
            道迅速往東擴展。民國 85-88 年間木
                                                       合了商場與住宅,也成為地區新的
            柵線、淡水線與板南線(市政府站-
                                                       商業中心,例如捷運內湖站、小碧
            龍山寺站)相繼通車,「卄」字路
                                                       潭站、七張站等,皆為住商混合大
            網成形,臺北車站和忠孝復興站成
                                                       樓,商場因捷運旅客帶來客流,捷
            為最重要的轉乘站,隨後輻射線路
                                                       運旅客在進出站時同時可以購買民
            網成形,市中心商業行為與群聚更
                                                       生用品、食物,從事餐飲、社交活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