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捷運技術 第60期
P. 135
124 125
後於 109 年至 111 年受新冠疫情影 明顯提升,尤其是捷運系統,113 年
響,為避免群聚感染,許多學校停 日運量達 209.09 萬人次已達 108 年
課,公司行號亦開始採用遠距工作 的 96%,相對公車系統運量則僅恢
或分流辦公的方式,整體運輸需求 復 86%。
降低,以及改採私人運具,使公共 整體而言,顯示都市捷運系統
運輸運量降低,至 110 年時最低, 的加入,有效提升都會區整體公共
約僅疫情前 108 年的六成七,而在 運輸使用,引領首都圈公共運輸之
疫期後,恢復至正常上班上課,惟 發展,且在疫情後,運量恢復較為
公共運輸運量提升相對緩慢,在民 明顯與快速,亦顯示捷運系統營運
國 112 年 7 月開始實施「TPASS 行 服務之韌性。
政院通勤月票」,使公共運輸運量
資料來源 : 本研究彙整。
圖 1 表 1
臺北捷運多元層級系統擴大服務範圍 臺北都會區平均每日公共運輸旅次統計
每日旅客人次(萬人次)
捷運通
二、引領首都圈公共運輸發展 年期 聯營公車 捷運 車里程 備註
當,至 103 年松山線通車後每日約 (民國) 公共 合計
臺北捷運自民國 85 年通車以 年旅客量達 186.2 萬人次/日,已超 臺北市 新北市 合計 臺北 新北 合計 自行車 (公里)
來,公共運輸旅次由每日 177.92 萬 越臺北市公車路線運量。公共自行 85 年 177.92 177.92 4.02 4.02 181.94 10.5 木柵線
人次/日(85 年)成長至 422.9 萬 車則自 97 年開始建置,101 年擴大 86 年 186.45 186.45 8.52 8.52 194.97 32.4 淡水線
人次/日(113 年)(含雙北公共自 設置,每日租借人次明顯增加,至
87 年 191.93 191.93 16.65 16.65 208.58 40.3 中和線
行車 26.47 萬人次),其中捷運旅次 113 年每日租借人次達 26.47 萬人。
新店線與
量 209.09 萬 人 次(113 年 ), 占 公 由表 1 與圖 2 顯示,捷運於民 88 年 197.97 197.97 34.78 34.78 232.75 56.4 板南線局部
共運量將近一半。 國 85 年通車後運量持續成長,公車 通車
臺北都會區公共運輸旅次統計 旅次量亦成長,使整體公共運輸呈 89 年 185.61 185.61 73.38 73.38 258.99 65.1 南港線全線
如表 1,臺北捷運於民國 85 年第一 現持續成長,總計公共運輸(包括 通車
90 年 186.54 6.26 192.8 79.35 79.35 272.15 65.1 納莉颱風
條路線木柵線通車,每日運量 4 萬 聯營公車、捷運與公共自行車,不
人次/日,至 101 年路網逐漸成形, 含 台 鐵 與 高 鐵 ) 旅 次 量 由 85 年 91 年 177.36 9.18 186.54 88.89 88.89 275.43 65.1 悠遊卡推出
每日運量達 164.5 萬人次/日,幾乎 181.94 萬人次至 108 年達 451.63 萬 92 年 167.76 11.05 178.81 86.63 86.63 265.44 65.1 SARS 事件
與臺北聯營公車 168.1 萬人次/日相 人次,達到最高峰,成長近 2.5 倍, 93 年 170.74 14.13 184.87 95.67 95.67 280.54 67 小碧潭線

